“怎么又是蘿卜餡的?你們也換換口味,弄個純肉的、豆角的、白菜的。”
“茴香的也行。”
有個工作人員湊趣,曹軒撇撇嘴:“不行,我不愛吃。”
“……”
很多小孩都覺得大人不挑食,什么都吃,實際上真實的情況是大人不喜歡吃的東西,根本不會買回家。
同樣的道理,曹軒在劇組食堂往往很親民,吃盒飯時不管是什么菜,都會吃干凈。
一方面是曹軒確實不愛浪費,另外一方面,負責后勤訂飯的要是不知道老板自家厭惡什么菜,那也甭想在劇組混了。
《三國·赤壁》劇組開機大半年,菜單大大小小加起來也有上百道。
卻從來沒出現過芹菜、西蘭花、絲瓜、香菜等蔬菜為主的菜肴,如果了解曹軒吃飯口味喜好的人在,大概能摸出點門道。
塞了兩個包子,看完近景的鏡頭,曹軒叼著牛奶下船,匯合遠景指揮的老謀子。
距離京城奧運會還不到一年,老謀子也挺忙,之前剛剛導演了一個大型晚會練手,得知劇組這邊拍赤壁決戰,就跑了過來。
他是劇組導演之一,這么重要的戲份過來監管指導一下很正常。
另外,他也想上上手,鍛煉一下自己的大場面指揮協調能力,同樣算是給京城奧運會練兵。
曹軒自然樂意之至,陳可欣、陳小東。他們能力不錯,各有所長,但總領全局、綜合條件最高的還得是老謀子。
《三國·赤壁》整部電影最重要的大決戰有老謀子坐鎮,他心里踏實不少。
有一說一,曹軒是很佩服老謀子的精力的。
因為這段戲拍攝比較復雜,單單呈現到電影里就將近小30分鐘,拍攝周期也很長,老謀子不可能一直在這待著,非重要橋段時,就去忙奧運會。
1950年出生的老謀子今年57歲了,眼瞅著奔六張了,兩項繁重的工作來回跑,絲毫不見疲憊,精神奕奕。
曹軒都忍不住羨慕,怪不得人家人家五十多了還能要好幾個孩子,自己要有這天賦。
東西二宮起碼得擴到【東西南北四宮】,如果還有余力,再加四個【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也未嘗不可。
和老謀子扯了兩句蛋,曹軒就趕回酒店睡覺,忙活了一夜,他也累了。
回到酒店,洗了個澡,看了手機新聞,好像有曼聯的球賽,但他也沒看,不然萬一運氣不好,碰上曼聯被人家灌了個4:0,他晚上還睡不睡了。
次日下午4點,曹軒才醒來,收拾了一下,吃了也不知道算什么時間的飯,匆匆趕到現場化妝,準備上戲。
從9月上旬開始,一直到10月中旬,曹軒拍了一個多月的夜戲,才總算把自己的鏡頭全部拍完。
但這并不意味赤壁之戰拍攝結束。
這么說呢,如果想還原真實的大型戰役,各種燒船廝殺,那么靠實景是很難全部搞定的。
這場大決戰,很多畫面都是實景拍攝+特效鏡頭+模型,多個方面拍攝完成。
比如,整個曹軍艦隊被黃蓋火船襲擊,陣型大亂,化為一片火海這種大型戰爭場景,實拍只能是中近景,遠景很難,先不說投入的成本光是協調指揮就很大問題。
所以,劇組就按比例縮小,制作模型,模擬火船焚燒,在輔以特效,最終形成畫面。
這在好萊塢也有類似的技術,許多好萊塢電影里大廈房子傾塌、飛機墜毀等畫面,為了追求好的效果,都是用縮小模型+特效完成。
如此拍攝,肯定比實景拍攝成本要低,但是好的模型師也不便宜,再加上特效渲染云云,價格也足夠讓曹軒眼皮狂跳。
并且,除了模型,那些實體船其實也燒了好幾個,除了船還有陸地搭建的船樓場景。
反正雜七雜八,一把火不僅把曹軍燒得大敗,也燒沒了幾千萬的道具場景。
連一向“敗家”的老謀子也不禁默默磨牙,佩服曹軒的魄力。
要知道,大片很多地方的場景、道具、服裝雖然費錢,但事后是可以租借、售賣的,有時候還可以重復利用,多多少少也能回一部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