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國·赤壁》這些場景道具這可是真燒,燒沒了就真沒了,還得另外出一筆錢打掃清理+回收垃圾。
浪費嗎?
從實用角度來說肯定浪費,但考慮到拍出來的效果,也不能說這錢花的不值。
起碼的電影鏡頭里,熊熊烈火吞噬著戰船,就是比特效顯得更真實且震撼………
綜上所述,赤壁之戰的實景是拍完了,還有雜七雜八的其他拍攝,保底還得有兩周收尾。
不過這和曹軒沒關系了。
《三國·赤壁》的c位是周瑜,所以點到為止,赤壁之戰后,就是周瑜和諸葛亮達成聯盟默契,依依惜別,然后準備領兵攻打荊州。
至于曹丞相,敗退就正式下場,華容道三笑打臉的情節沒有拍。
這也意味著,曹軒最后幾場戲拍完,就可以正式殺青了。
……
渡口,沒有什么《三國演義》里趙云一箭嚇退徐盛丁奉的裝逼戲碼。
只有魯肅送別,一番話別后,輕舟緩離,諸葛亮立于船頭,揮扇致意,趙云在旁邊扶劍而侍。
魯肅回轉,渡口轉角處另有一隊人馬,為首的正是周瑜,魯肅見此并不驚訝,只是詢問。
“都督既已至此,何不相送孔明。”
“之前已經話別,何必再言。”
說著,周瑜目視遠去的諸葛亮,神情微微有些變幻,魯肅試探問道。
“都督此來,難不成是要截殺諸葛亮。”
周瑜沉默了片刻,方才感慨道:“曹操勢大,雖然新敗,但根基未失,我江東尚需劉備為盟,互為犄角,合力抗曹。
只是…諸葛亮聰慧若妖,計謀出眾,若是盟友可為強援,但倘若將來有一天,江東與劉備為敵,必是我軍心腹大患。”
魯肅大笑,半是勸解半是安慰道:“曹孟德世之名將,尚且慘敗赤壁,我江東有大都督在,何懼諸葛孔明。”
“曹操可不一定有諸葛亮難纏。”
周瑜意有所指道,但話是如此,這番話確實讓他打消了劫殺諸葛亮的想法。
卻如剛才所說目前留著諸葛亮更有幫助,至于將來有一天化友為敵,左右不過再打一場,意氣風發的周公瑾并不認為自己會敗給諸葛亮。
事實上,拋開《三國演義》“三氣周瑜”的胡編亂造,周瑜在正史上連勝赤壁、南郡兩大戰役,曹操、曹仁、徐晃等多位名將敗于他手。
如果不是死的早,下一步就會進攻巴蜀,甚至蜀漢可能也就不復存在。
《三國·赤壁》給了周瑜一個完美的結局,把故事停留在了他揮師攻打南郡的節點,給大家留了一個雄姿勃發的美周郎。
周瑜和魯肅回轉大營,整軍備戰,電影在周大都督飛馬回程的超高遠鏡頭落幕。
當然,現在也在猶豫,后面還要加不加一個字幕,說明周瑜這個角色的結局。
【赤壁之戰后,周瑜領兵攻打荊州,受到了曹軍大將曹仁的頑強阻擊,雙方交戰一年,曹仁損失慘重,南郡被周瑜攻下,周瑜本人被孫權拜為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孫權批準了周瑜攻占益州的戰略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路染疾病,不幸病卒,年僅三十六歲。
臨終時,周瑜上表孫權:“人生有死,長短皆由命數,誠不足惜,只恨胸中抱負志向尚未施展,此生,再不能為東吳效命了……】
加上這段字幕,算是給周瑜這個人物的結局有一個交代。
但要不加,讓電影形成留白,留給觀眾想象,也別有一番味道。
究竟加不加,后面剪輯后期的時候再討論,但不管如何,曹軒終于殺青了。
3月下旬進組,10月下旬殺青,中間請假一個月,但累積相加,曹軒也拍了差不多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