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依靠曹軒的名氣,讓這部電影獲得了一定的曝光,讓大量的專業影迷和影評人看到,繼而給出不錯的評價。
《穿梭者》負面評價從周一開始發酵,周二展現效果,《颶風營救》和它幾乎同一步驟,乃至更快一步。
在周末過后的周一,許多電影票房直接腰斬,而《颶風營救》卻有232萬美元,下降幅度極為有限。
而緊隨其后的周二,仍然有174萬美元,當天北美票房排行第一。
對比比周末時下滑數倍的《穿梭者》和《舞出人生》,可謂韌性十足,并預示著這部電影的票房潛力還有的挖。
………
新線影業,國際部總裁辦公室
卡米拉·加拉諾興奮拍手,他是公司國際業務的負責人,近兩年也有一定職權插手北美業務,《颶風營救》就是他力主與繁星合作的。
這里要說一下新線影業,1967年成立的獨立影業公司,老板叫羅伯特·謝伊,能力很強,從發行起家,然后開始制作小成本電影。
1984年憑借《猛鬼街》崛起,漸漸也成為了一個渠道完整的中大型制作公司。
之后兩次易主,但羅伯特·謝伊始終保持對新線的一定股份和掌控權,并始終讓新線影業保持獨立。
不過由于投資失誤,一度被母公司華納打壓,5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羅伯特·謝伊沒有拍板權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羅伯特·謝伊選擇孤注一擲,花費數億美元投資了一部史詩大片。
在當時的局勢下,如果失敗,新線在不在不好說,羅伯特·謝伊肯定被華納掃地出門。
但是他賭贏了,因為那部史詩大片叫《指環王》。
但成也《指環王》,敗也《指環王》,因為新線瞞報大量票房數據,被相關利益人事告上法庭,最終陸陸續續賠了許多錢,名聲也毀了。
瞞報票房啊,不捅出來還則罷了,捅出來誰敢和你合作。
曹軒當時也是幾經猶豫,綜合比對才最終選擇和新線合作,為此還專門派了團隊跟進監督。
這樣弄很不好看,但誰讓新線本身有黑歷史呢,防備他們的也不止曹軒一家。
名聲受損、大量資金賠付,之后的幾個電影投資也不順利,去年孤注一擲的1.8億美元大制作《黃金羅盤》又撲了,再趕上金融危機,新線現在的處境并不算好。
尤其是母公司華納,早就不爽新線有較大的獨立自主性,一直想徹底吞并這家公司。
借著這個情況不斷向新線施壓,想把新線變成華納旗下的子公司。
日前,華納已經取得了突出進展,徹底并購新線已經開始倒計時,甚至《颶風營救》很有可能成為新線影業作為獨立電影公司的最后一部電影。
合并之后,新線恐怕要大量裁員,高層也估摸要換一波,如今新線公司上下是人心惶惶。
不過,這和卡米拉·加拉諾沒關系,因為他本來就是華納的人,這也是他一個國際部總裁可以插手北美的原因。
在此之前他就是華納安在新線影業的一顆釘子,沒少給老板羅伯特·謝伊添堵。
《颶風營救》被新線上下又重視又不重視的矛盾態度,其實本身就是新線內部兩股勢力的交鋒。
不過現在交鋒基本到頭了,新線即將迎來華納的時代,卡米拉·加拉諾自然也會受到重用,當不了重組后公司的掌門人,也是重要高層。
也正因為如此,看到《颶風營救》的不凡表現,卡米拉·加拉諾才會如此高興。
新線現在人心惶惶,各大項目一片狼藉,等到華納總公司和新老大就位,一看這段時間的報表,最好看的項目就是《颶風營救》,而他卡米拉·加拉諾就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