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劉奶茶的一首《后來》,改編成電影拿下了13.6億的票房。
雖然涉嫌票房造假,票房里面有不少水分,但即便擠出來,剩下的還是很可觀的,至少對比投入來說,肯定是賺大了。
劉奶茶可以賣情懷,那他曹天王為什么不可以。
論名氣、論影響力、論歌迷群體,曹軒全部都吊打劉奶茶。
《童話》《那些年》《煙花易冷》包括現在的《赤伶》,有情節有故事,在歌迷甚至是大眾群體都有廣泛的知名度的影響力,其實這就是某種意義上的IP。
既然是IP,就可以改編成電影,只要質量不差,買賬的觀眾不會少。
部分適合的就現在拍,不適合的就可以攢著,慢慢擴散影響,等時機一到,電影上線,歌迷紛紛爺青回,小錢錢飛向曹軒口袋。
什么當年聽盜版,現在我長大了還你一張演唱會門票。
但光這個哪里夠,曹軒不但要演唱會門票,還要他們的電影票……
奸商啊!
曹軒忍不住唾棄自己,但回到繁星馬上聯系相關部門討論《音樂IP影視化》的可實性行方案。
甚至拿出了《那些年》,打算拍出來試水。
之所以選這首歌,是因為有標準的電影可以借鑒,而且成本可控制,也適合公司藝人的發揮。
曹軒去年就有讓繁星拍電影的計劃,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項目。
現在看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就不錯。
因為歌曲和MV有一定人氣基礎,而且電影原作的票房不差,在內地、香江、臺省、乃至東南亞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就算有蝴蝶效應,加之時代原因,可能會達不到原作成績,曹軒也不信會撲到底。
而且原作男主太狗逼,搶了他成名作,也許就輪不到他出來惡心人,也算是替天行道。
這也是曹軒少有毫無愧疚感的一次薅羊毛,甚至還覺得有點小爽。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劇本框架是現成的,不過相比于原版,肯定要做本土化改編。
國產青春片多是墮太、分手、跳樓、轉學、撕逼、霸凌巴拉巴拉。
這部電影算是非常罕見的正常青春片,雖然也有一定的小夸張,但是沒有那些狗血惡心情節。
這也是曹軒愿意拍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
其實,大部分人對青春片要求不高,不沖擊正常人的三觀,不侮辱普通人的智商,再抓住些青春的美好和活力,就算是標準合格了。
———
ps:上一章有關亞洲銷量和相關描寫有誤,經過書友指出,現在已經改正
(指曹軒的銷量由亞洲年度冠軍改為前五/前十)
之前就說過,我對歐美和日韓娛樂圈不怎么了解,國內資料少,而且不一定準,如果誰有相關的資料渠道,可以給我介紹一下,不勝感激【這段不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