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談片刻后,顧靜川起身告辭,朱旭才看向了宋如春:“姨母剛才為何不說話?你不是對這樣的事最感興趣嗎?”
宋如春這才道:“我又不認識他,為什么要與他說話?更何況,他說的是靖西書院!傻外甥,你記住了,以后在宮里,你別提靖西這兩個字!”
朱旭疑惑:“為何不能提?”
宋如春白了他一眼:“剛才你問他靖西山是什么來歷,他可曾回答你?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能說!這靖西二字,正是當年定國公的名諱,而靖西山,乃是定國公設伏擊殺海盜,讓海盜聞風喪膽,十余年不敢靠岸的一戰成名之地,故名靖西山,后來定國公在上面建了屋舍,作為哨卡,日夜防守,如今哨卡棄用,才變成書院罷了!”
朱旭雖然年幼,但也聽說過定國公的事跡,只是不知道他的名諱罷了。
定國公趙靖西,是先帝那一朝的名將,趙家世代鎮守東南,令海盜不敢來犯,東南沿海的百姓,對趙家的崇敬簡直超越了對皇上的敬畏,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影響力,讓先帝越來越忌憚趙家,后來有人狀告趙家謀逆,先帝便趁機將趙家從東南拔地而起。
從此,先帝少了一個心腹之患,東南之地的百姓卻陷入了海盜侵擾的水深火熱中,對先帝此舉也是怨言載道,因此,定國公的事在宮里是個忌諱,根本沒人提起。
朱旭知道這件事,還是仁安帝曾經在接到東南之地的奏折后感嘆了一句,說若是定國公還在,東南豈會有此大難!
對定國公的惋惜,便是指責先帝的過失,即便是仁安帝所說,劉太后得知后也把他訓斥了一番,由此可見對定國公的忌諱。
朱旭猶豫片刻,還是問出了心里的疑問:“姨母,定國公真的參與了謀逆么?”
宋如春想了想,搖搖頭:“那是十五年前的事兒了,我當時才兩歲,并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但是定國公一定有言行不謹的地方,才叫人抓住了把柄,作為將領,他的確是天下無敵,但作為臣子,讓主上心懷憂懼,便是他的過失了。”
朱旭擰起了眉頭:“姨母認為,何為臣子之道?”
宋如春點了點他的鼻子:“你將來是為君的,只學習為君之道便罷了。”
朱旭道:“可姨母說,定國公讓主上憂懼,是為臣的過失,那先帝讓臣子憂懼,是不是也是先帝的過失?”
宋如春心中一震,趕忙捂住了朱旭的嘴,警惕的看向四周,見寂靜無人這才作罷,低聲喝斥道:“以后這樣的話不要說了!”
朱旭雖是小孩子,也自知子不言父過,更何況是先帝的是非,這話若是被旁人聽到,他只怕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便立刻自己捂住了嘴,不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