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臣們一個個輪番上奏時,一身明黃色龍袍加身的皇帝坐在龍椅上,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始終不發一言。
“景王大逆不道,竟敢弒君奪位,若不嚴懲,豈不讓人人效仿?臣奏請陛下下旨賜死景王,以儆效尤。”
“臣等奏請陛下下旨賜死景王,以儆效尤。”
文武百官呼啦啦跪了一地,有怕上官浦把自己供出來的,也有的是為了幫自己支持的對象鏟除對手。
不論究竟是為了何種目的,對處死上官浦這點倒是達成了空前一致。
都說虎毒還不食子,皇帝適時做出一副被大家逼得沒辦法的表情,張了張嘴,“準奏”二字正要出口。
太和殿外突然響起一道鼓聲,那聲音短而輕,在眾人都以為是自己聽錯了時,鼓聲再次響起。
“咚,咚,咚……”沉悶的鼓聲接連不斷的傳來,響徹整個皇宮。
這是……
眾大臣心里有了猜測,互視一眼,齊齊看向龍椅上的皇帝。
而皇帝在鼓聲第一次響起時,目光就已經下意識落在了站在后頭的宋璟辰身上。
“稟……”內監跌跌撞撞的跑進殿,一臉惶恐跪下顫聲道:“陛下,有人敲登聞鼓……”
嚯,心中的猜測有了證實,眾大臣嘩然。
登聞鼓是先帝在時,專設與宮門口的鳴冤鼓。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市井百姓,凡是有重大冤屈者,皆可擊鼓鳴冤……
不同于京兆府門口的那面鼓,這鼓一旦敲響,是需要皇帝親自公開審理的。
為避免有人故意擾亂朝堂,凡擊登聞鼓鳴冤的,首先就要杖責三十。
要知道三十杖可不是開玩笑的,若是身子差些,挺不過這第一關就會丟了性命,哪里還能申冤?
也正因為這一苛刻的條件,登聞鼓設立至今,還是第一次被敲響。
在自己治理的時期出現重大冤案,這不論哪個帝王都不會想看到。
皇帝的臉黑如墨,死死盯著宋璟辰半晌,后者卻仿若未察,只靜靜站在原地,甚至連眼皮都未掀一下。
皇帝心下狐疑,難道是他猜錯了?
“咚,咚,咚……”鼓聲還在繼續,皇帝不開口,百官們自是大氣都不敢出。
良久,才聽得皇帝沉聲問:“敲鼓者何人?有何冤屈?”
內監支支吾吾道:“是一個老婦人,她,她說她是來替廢太子以及宋老太爺喊冤的,說,說陛下冤枉了忠臣良將,廢太子和宋老太爺都是無辜的……”
“放肆。”皇帝面色一冷,儼然已經忘了需要宋璟辰辦事時的嘴臉,斥道:“當年之事罪證確鑿,有何冤屈可審,外面的禁衛軍都是擺設嗎?還不快將人攆走。”
案子是他親自判的,降罪圣旨也是他寫的,若真證實是冤枉,豈不是說他有錯?
內監一臉為難道:“可,可那老婦人說當初那件龍袍是出自她手,且現下宮門外已經圍滿了百姓……”
皇帝瞳孔一縮,咬牙道:“全部轟走,若有違者……”
“陛下。”御史中丞趙老突然出列:“登聞鼓響,若是置之不理,定然會讓天下百姓生疑,不滿。還請陛下三思。”
登聞鼓不就是為了平奇怨慘案才設立的?若理會與否全憑皇帝心情,那它存在還有什么意義?
“請陛下三思。”又有幾個老臣跟著走出來跪下。
若仔細看,就會發現,這幾個開口的老臣或多或少都與秋鹿書院的鹿院長有些關系。
“咚,咚,咚……”
鼓聲一聲一聲像是敲擊在人的心頭,給人平添一股風雨欲來之感。
皇帝神色晦暗不明的看向宋璟辰,眸中隱約有些怒意及一閃而逝的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