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辰這會也不再當沒看到,徑直走到跪著的大臣前面。
“懇請陛下還我宋家清白。”
恰這時,太和殿外響起通報聲:“太后駕到~”
皇帝一驚,剛站起來,頭戴厚重鳳冠,穿著華麗鳳袍的太后從殿外走進來。
“母后,您這是……”要知道后宮不可干政,哪怕皇帝剛登基時太后都沒來過前朝,后更是直接搬去了皇陵常住。
“哀家聽聞有人敲登聞鼓鳴冤,擔心皇帝忙于朝事忽視了,過來看提醒一下。”
朝臣面面相覷,連后宮都能聽到的鼓聲,前朝又怎么可能聽不見?
再說就算皇帝真聽不到不還有宮人提醒嗎?
衛太后這話也有意思,聽著像是來這里走一朝是隨意為之,可連去靈隱寺祈福的時候都沒正裝出行,今日卻鳳袍加身,怎么看也不像是隨便走走吧?
皇帝又不蠢,大臣們能想到的事自然也能想到,他擰眉道:“母后……”
“皇帝。”衛太后打斷他:“不說宋老太爺是我大夏的肱骨老臣。
就說登聞鼓,那是你父皇對天下人的承諾,是他定下的規矩。你若是不遵守,要讓天下人如何想?”
這跟說皇帝心虛有何區別?大臣們一個個忙垂下頭,恨不得把耳朵捂住。
皇帝的臉青一陣,紅一陣,那是被氣的,他閉了閉眼,揮手:“把人帶進來。”
一刻鐘后,出去傳話的太監一個人回來了,哆哆嗦嗦跪在那不敢說話。
“說。”皇帝怒喝。
“那,那老婦人說她死不足惜,可……可她不能讓好人一直蒙冤下去……”
嚯!這是什么意思?是說皇帝會對她殺人滅口嗎?
別說,還真有這個可能。
如此有條有理,說事先沒人提醒過都沒人信。
“放肆”兩字差點脫口而出,但皇帝終究還是咬著牙咽下了,只不過他的臉也更黑了。
最終還是衛太后提議,皇帝親自帶著一溜煙大臣來到了宮門口,林木帶著禁衛軍在一旁保護。
站在漢白玉的臺階上,看清外面的狀況,所有人齊齊倒吸一口涼氣,方才說宮門外圍滿了百姓的內監可太謙虛了,那明明是被圍得水泄不通了啊,遠遠看去,竟是看不到盡頭。
這怕不是整個京城的百姓都來了吧?
不得不說有這個想法的人真相了,要知道啞婆是從長安大街開始,一路行一路述說宋老太爺為大夏百姓做過的事,最后卻落得蒙冤而死的下場。
她言詞懇切,加上她的聲音又帶著些沙啞,聽得眾人一個個紅了眼眶。
等走到宮門口時,這隊伍不就龐大了嗎?
連這登聞鼓都是啞婆敲了第一下,就有那身強力壯的大漢自告奮勇的站出來替她敲。
敲累了就換另一人,此時登聞鼓旁邊已經站了好幾個人。
看見皇帝帶著人出來,有人高喊一聲“陛下出來了”,緊接著眾人呼啦啦跪了一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上次見到這個場面還是他初登基祭天的時候。
皇帝臉上一陣驚疑不定,瞥了眼在一旁隨侍的啟壽。
啟壽會意,清了清嗓子,尖聲問:“擊鼓者何人?有何冤屈。”
眾人立馬安靜了下來。
鐘成扶著啞婆從幫忙敲鼓的幾個大漢中間走到前面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