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前,電影發行屬于特許經營行業,【熹子影視】作為一家文化公司,只能拿制片廠的委托授權書以代理發行的形式發行影片,之后再跟制片廠結算費用。
發行是銜接上下游資源的中間環節,沒有對上游內容資源的吸附能力。
只能算是第一張行業準入牌照,接下來需要第二張行業準入牌照——《攝制電影片許可證(單片)》,正式進入上游制片。
不過包子需要一口一口吃,指望一瞬間吃成賈鈴也不現實。
但是有了準入門檻,【熹子影視】已經彎道超車,將所有同行甩在身后。
這件事情在圈外沒有什么水花,但是在圈內的效果就如同菲律賓跳水運動員一樣,那叫一個炸裂!
羨慕、嫉妒、恨可以說是現在很多同行的想法,自然就會采取手段。
倒不是說告御狀之類的,而是希望搭上這班車,成為同一風口上的豬。
于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畢竟有了第一個就代表這個禁錮變松了。
而董熹也沒著急,發行這事不但需要優質影片,也需要穩定的渠道。
好在中影的大腿還是夠粗,前期完全可以依附中影,然后慢慢的發展自己的渠道。
隨著國內影視圈因為這件事被攪得一團渾水之際,董熹卻領著劇組轉身去了江浙省。
4月份,《少年包青天2》正式開機,原班人馬集體回歸打造。
拍攝的地點也選擇了橫店。
這座原本默默無聞的小鎮,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而不斷的進步。
兩位大導演謝晉、陳凱哥為了拍攝大片,而建立的影視拍攝基地,也成為組成橫店影視城的基本盤。
雖然電影相繼撲街,但是影視城保留了下來,并且不斷的延伸擴展。
今年為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劇組前來橫店影視城拍攝,橫店影視城所有場景對影視拍攝免收場租。
省錢不是最重要的,專業和配套設施才是少包2劇組選擇橫店的原因。
少包2對公司極其重要,別看現在《奶茶特攻隊》票房屢創新高,但是最后拿到手的收益還真有可能不如少包2!
因為需要分錢的人太多了,以100元的票房收入為例,首先要扣掉5元的電影專項基金和3元的增值稅,剩余92元按照如下比例分配:
1)、影院可以分到大概45—50元
2)、院線可以分到大概1到2元
3)、發行方可以分到4到6元
4)、制作方可以分到34到38元
就算票房最后達到8000萬元,熹子影視能夠拿到手的也不過2000多萬,再除去電影的制作成本。
最后的收益很可能就勉強過千萬。
而去年一部《少年包青天》賺了多少?
保底2000萬!
所以這個年代拍大片真的是會餓死人的,小成本的喜劇才是王道。
馮褲子雖然票房上一敗涂地,但是真不見得比《奶茶特攻隊》少賺多少。
畢竟影片還沒上映,就拉來了銀行的贊助廣告,整整1500萬的植入廣告費,也改變了國內電影拍攝的成本的構成。
而《奶茶特攻隊》同樣也有廣告植入,最大的熹茶不必多說,這原本就是熹茶的廣告電影。
而做為拍攝地的青鳥市,雖然沒辦法直接投資,但是青鳥市優質企業可不少。
從電視、冰箱等大件電子產品,到啤酒、皮鞋等生活用品,《奶茶特攻隊》植入的廣告同樣不在少數。
只不過現在不像后世那么喪心病狂,就差在廣告里插劇情了,觀眾現在還是處于被潛移默化影響的階段。
而《奶茶特攻隊》之所以收益不太可觀,主要是宣發成本有些夸張。
否則也無法把觀眾從春節假期吸引進電影院。
這么看來,好像拍電影不如拍電視劇劃算,但實際上看問題不能這么狹隘。
如果只盯著錢的收益,那么格局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