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聽了在村里一日三餐都有肉的條件之后,這么多天來幾乎未沾葷腥的他,也頓時饞得有些心動神移。
但是這種被“誘惑”來的先生,對于老老實實去一個小村莊教書的事兒,又會有幾分的真心呢?
他更想著,能召一些真正愿意去村子里教書的先生來。
果然,在這個“一日三餐”的條件下,竟然有數十個秀才都心動了。
畢竟在他們這個特殊的時候,能吃上正常的一日三餐,幾乎是做夢一樣的好事,再者,這些算是整個縣城最聰明的一批高等知識分子,在聽聞這個條件瞬間就心動的原因還有一個。
一個普普通通的村子,在這個時候,不光能做到自保,還能保證正常的一日三餐,或者說,在這個時候,這個村子里的人,不想著吃飯生存這類的基本問題,而是悠悠然提出來要請幾個私塾先生來,這聽起來多么……不同尋常啊!!
有不少人已經反應過來了,在他們的推測下,這個村莊應當是目前,附近,這整片臨水縣城及周邊的十里八鄉處,混得相當好的一塊“桃花源”了!
這一小會兒功夫,瞬間又有幾個人出列。
乍一眼看去,三分之二的秀才公都向前走了幾步,還有的已經暗自撩起了袖子,互相之間偷偷較起了勁。
自然,有人愿意為了生活茍且,也有那么幾個秀才“不為五斗米折腰”,他們不在意吃食,不在意條件,他們只想繼續讀書,繼續往上,考舉人,考進士。
盡管此時私塾的條件如此誘人,卻絲毫比不上日后的“功成名就”。
這些人中,還有一些正用著可惜的眼神,瞥著方才第一個主動要去教書的小秀才公。
他們想著:如此年輕就考取了功名,卻自斷前程要去一個小小村莊里當什么私塾先生……看來此人聰慧有余,見識卻是不夠啊!!
最后,錢縣令從主動請纓的幾個秀才中挑選了三個年近半百的。
要說這個年紀還真算是尷尬。
若說他們年紀老了吧,可還能背書寫論,可若說他們能繼續考,又想著這年紀怕是有朝一日做了官,用不了多久便又要領辭的節奏……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人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人無非就在前進與后退一步的過程中反復糾結,或者試探,而終于蹉跎了年華,消耗了歲月。
說句不好聽的,錢縣令選他們也就是看中他們的年紀——該知天命的年紀!
西區邊上,帳篷外遙遙站著縣令大人和五位身形各異、年歲也頗大不同的秀才公們,此外后頭還站在一群衙役,“告狀”的那個送餐小兵正得意洋洋的一手叉著腰,一手比大拇指,跟老余顯擺自己的能耐。
老余頭戴著口罩,大半身掩蓋在帳篷的簾子中,只伸出來一張遮了大半的臉出來,像個小老鼠一樣鬼鬼祟祟的。
余老三他也想看熱鬧,就也伸出來和腦袋在老余的下方,老余覺得甚是不雅,便又將他按了回去。
終于收拾好不消停的老三,老余開始仔細打量面前的幾個秀才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