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各方反應(2)
盧龍節度使李懷仙,不由露出沉思之色,臉上猶豫不定,就如同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定。
作為亂世梟雄,李懷仙有著巨大的野心,想要建立不世之功,開創一個國家,成為一國開國之祖,為此他奮斗了大半生,積蓄力量,只等著時機一到,就舉兵攻略四方。
所以,讓他放棄自己心中抱負,臣服朝廷,臣服唐皇,他心中哪能甘心。
可作為一個聰明人,李懷仙又很清楚,他無法抵擋一位大宗師。這些年他花了大代價,也只招攬到一位一品宗師,可是世人都知道,一品宗師與大宗師,有著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突厥人,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因此理智上又告訴他,此時立馬改變方向,向朝廷臣服才是最佳選擇,雖說臣服朝廷,他十有八九再也沒辦法像今日這般大權在握、呼風喚雨,可是榮華富貴卻是少不了。
文臣與武將爭吵不休,李懷仙依舊未能下定決心,只能暫時散會。
難以下定決心的,何止是李懷仙。
鳳翔節度使,藩鎮之中離長安距離最近,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大。
鳳翔節度使治鳳翔府,下轄鳳翔府、隴州、秦州,素來名列天下十大節度使,不管是從影響力,還是實力上,都穩居前五之列,也一直是朝廷拉攏和防范的重要對象。
畢竟鳳翔距離長安太近了,大軍開拔,一兩日功夫就可直擊長安。位置太重要了,所以鳳翔節度使歷來擁有滔天權勢。
鳳翔節度使‘邢君牙’也是最先得到消息,先皇病逝,新皇登基,新皇為先皇私生子,突然被立為太子,緊隨著登上皇位,無任何根基。所以新皇登基的消息傳到鳳翔府,邢君牙決定暫時觀望,等局勢明朗后再下決心。
先皇時期,邢君牙被封為鳳翔節度使、鳳翔隴州觀察使,經營鳳翔二十年,將鳳翔府、隴州、秦州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擁有十萬鐵騎,先皇在時,邢君牙忠于唐皇和朝廷,一直為朝廷羽翼。
而現在,圣僧一招擊敗突厥國師‘武尊’畢玄、朝廷大軍大敗突厥三十萬精騎的消息僅僅一天就傳到鳳翔府,邢君牙就知道了,自己必須做出決定了,他沒有召集麾下部將和官僚,拿出一封奏折,提筆寫下奏章。。。。。。
三日之后,長安城,含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