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小沙彌在前引路,其后是本因方丈,而慧法則是在最后面,進入天龍寺,由左首瑞鶴門而入,經幌天門、清都瑤臺、無無境、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臺,來到一條長廊之側。兩名小沙彌躬身分站兩旁,停步不行。慧法跟著本因方丈沿長廊更向西行,來到幾間屋前。慧法見那幾間屋全以松木拾成,板門木柱,木料均不去皮,天然質樸,和一路行來金碧輝煌的殿堂截然不同,心中暗自贊嘆幾下,天龍寺不愧是大理皇家之寺,所用的松木都是極為上等的木材,就是富貴之家,都不一定用得起。
“慧法大師,這里就是我天龍寺的牟尼堂,請!”本因方丈打開房門,走了進去。
慧法緊隨而入,就看到室中有四個老僧分坐四個蒲團,其中兩個老僧容色枯槁,另一個半大魁梧,東首的一個和尚臉朝里壁,一動不動。
不過慧法更多注意力是在這個東首的老僧身上,因為其他幾個老僧是武道二品、三品修為,而這個東首的老僧卻是武道一品宗師,其身上有著生死之氣環繞,極為特殊。
那本因方丈本想開口說話,卻被慧法止住,慧法直接在地上盤膝而坐,雙目閉上,入定而去。
本因方丈和其他三個老僧不明所以,面面相覷,只是見慧法入定,也只好盤坐在蒲團上打坐。
也不知道過去多久,慧法忽然睜開眼眸,看向那東首的老僧,只見那老僧已經醒來,正轉身而來。
“傳聞枯榮大師專修《枯榮禪功》,已到了極高境界,看來此言著實不需,看樣子大師已經快要到圓滿之境。”慧法開口贊道。
枯榮禪功是佛門一門極為奇特的功法,其來歷乃是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尸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凈與無凈'。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凈;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凈。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而這位枯榮大師,如今已經練到了‘半枯半榮’境界,距離‘非枯非榮,亦枯亦榮’的大成境界也就只差一層之隔。
一旦達到大成境界,這位枯榮大師就可以堪入武道大宗師之境了。
“阿彌陀佛,不想大師年紀輕輕,修為如此高超,卻是老和尚看走眼!”枯榮大師面露驚色,嘆道:“都說中土人杰地靈,為世界中心,此言倒是有幾分道理。”
“四十年前,我與貴寺方證大師論佛,其佛法修為精湛,著實讓老和尚佩服,想來四十年過去,方證大師已經證得圣僧之位。”枯榮大師道。
“枯榮大師,方證大師已圓寂近三十年。”慧法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不曾想當年論佛一別,竟是成了永別,方證大師已先一步去見我佛如來!”枯榮大師面露哀色,縱是枯榮大師入佛門數十年,卻也堪不破生死。
雖然說佛門僧人圓寂,在佛經之中說的輕描淡寫,只不過是去西方見佛祖或者淪為轉世,再修一世而已,但是真正面對,又有哪個和尚能夠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