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鳳在店里看了一下,既然已經租下了一個店鋪,那也不能白白的浪費了這個優勢。
徐夏鳳找來一塊硬紙板在上面寫下,“炒米粉。”三個字,找了夾子在顯眼的地方夾住。她有多泡發了一團米粉。切了一些酸豆角,泡蘿卜,挖出了一點剁辣椒。
之前買的二手小推車在這個時候派上了大用場,把灶臺往上面一放,把煤氣瓶往下面一藏,這就是個絕妙的灶臺。
徐夏鳳把配料擺在推車的臺面上,看來看去她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她又匆忙的走到菜市場買了一把香菜,幾頭大蒜,一捆嫩蔥。
夜幕很快就降臨了,吃晚飯的時候徐夏鳳把自己的決定和打算和方志揚說了,方志揚端著碗應了一聲。
“也好,能賣出一份是一份吧。反正在家坐著也沒事。”
這條巷子賣早餐夜宵的人很多,剛開業又在巷尾的徐夏鳳的店并不惹人注意。
一晚上,一份炒粉也沒賣出去。
“要不,我們做個燈箱回來?在大門口一放,別人看到了,自然就過來了。”
徐夏鳳沒說話,做一個燈箱最少也要幾百塊,剛租店鋪下來,徐夏鳳不想花費更多不能直接帶來收益的錢。
早上方志揚一個人出去賣炒米粉了,他也已經熟知整個流程,一個人也忙的過來,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昨天他想一下,既然夜晚難以發現這巷子末尾新開的店,早上總能被人看到吧?一天只要多賣出去十分,一個月就能多賺一千多塊。
方志揚的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徐夏鳳的認同。
也許真被方志揚說中了,一個早上,徐夏鳳也賣出了好幾盒炒米粉,現炒的比起盒裝的更能賣得起價格,而留在店里吃的幾個人對徐夏鳳的腌豆角,泡蘿卜,剁辣椒更是贊不絕口。
更有人悄悄的用一次性袋子一樣打包了一些,徐夏鳳看見也沒說什么。只是這件小事更給了她一點小啟迪。
或許,她可以在自己的店里增加一點有特色的小產品。
等到方志揚回來之后,徐夏鳳跟他提了一嘴,便匆匆趕往菜市場買蘿卜和辣椒和豆角。
半個月之后,小店的生意慢慢的穩定了下來,徐夏鳳做的泡蘿卜和剁辣椒尤其緊俏,有些人不買炒粉也會來買一瓶剁辣椒或者一小盒泡蘿卜。
而徐夏鳳又在的全是素菜的泡菜中加上了自己做的泡椒雞爪。
泡椒雞爪也得到了大家的喜歡和認可。
不知不覺又給了半個月,月底的還是算了一筆賬,刨去所有的房租和成本,這個月比上個月多賺了二千多塊。
方志揚看完徐夏鳳算的賬之后打趣道,“我說租店鋪比租房子好,這沒錯吧?你看我的決定又為我們倆增加了到二千多的收入呢。”
徐夏鳳點頭漫不經心的回應,“是,是,你說的對。只是不知道是誰當初說要我找個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