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棧老板坐了下來,將杯中的茶一口喝完后,才重重嘆了口氣道:“怪我,忘了和你們說這些事。我也沒想到,揚少爺居然回來了!”
他神色復雜,眉宇間有難掩的緊張。
倒是沈未白三人,比起他來要淡定許多,仿佛天塌下來,她們都不在意。
或許是受到了這種氣氛的感染,客棧老板在嘆了口氣后,才道:“也罷,我看三位姑娘敢只身來迦南,恐怕也不是什么普通人物。既然現在禍事臨門,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
從客棧老板的口中,沈未白三人才了解到滄江鎮里,外人不知的情況。
原來,滄江鎮因為環境地理位置特殊,又因為幾百年下來的商貿融合,所以這里長居的人,漸漸形成了三大家族共同掌控的局面。
迦南國的國情特殊,迦南王的地位更多是象征意義的,沒有像中原王朝那樣執行中央集權,采取的依然是分地而治的手段。
就有點像是周王朝時期,列候分疆,各個諸侯國自治,只需要向周天子每年供奉,繳稅即可。而周天子無權直接管理各諸侯國,只有賞賜,責罰的權利。
簡單來說,迦南王就更像是一個監督者的存在。
在迦南,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卻也管不了地方民生和軍事。
當然,若是迦南王受到威脅,各部落也會馳援,保護迦南王。
而平時,迦南王不會干涉各地民政之事,各地也只需要每年向迦南王朝納貢金銀即可。
所以,在這樣的國情下,滄江鎮這個特殊的地方,權利一直是把持在三大家族手中。
而這三大家族——
一家是地地道道的迦南人,迦南人沒有姓氏,都是按照族稱來取名字,用中原的那一套來解釋的話,這一家族就是澤家,他們統御著滄江鎮大部分的迦南人。
另一家,是齊家,他們是三百多年前,從中原遷過來的。
因為在滄江鎮發展得極好,扎了根,在這片土地上開枝散葉,所有被當地人認可。
只不過,他們雖然扎根于此,卻不愿意和迦南人通婚,他們家族始終保持著純正的中原血脈,與來滄江行商,或是定居的中原人關系極好。
一開始,齊家的勢力還不算太強,但因為前朝末年戰亂頻發,三國分疆而治,那段時期不少逃避戰亂的人順著水路,進入迦南,來到滄江定居,當時齊家出了不少力,以至于現在齊家在滄江鎮能代表所有中原人。
最后一家,便是沈未白她們‘得罪’的揚家。
這一家……
客棧老板提及揚家的時候,神情很是復雜。
他說——
揚家其實在好幾代前,只是滄江很普通的一戶人家。
當年,滄江鎮有一富戶因為家中無兒子繼承,只有一個女兒,所以招了贅婿。
這個贅婿,就是姓揚。
應該說,他也不姓揚,揚是他自己取的,他是迦南人,不知為何被原本的部落趕了出來,流落到了滄江,后來又不知道怎么欺騙那富戶一家,被富商老爺看中,招入家門。
一開始,這位贅婿還沒有顯露出野心,上敬父母,又疼愛妻兒。
還幫助富商把生意擴大了不少,以贅婿的身份,站穩了腳跟,成為了滄江鎮有頭有臉的人物。
卻不想,等富戶老爺一死,這位贅婿就露出了猙獰面孔。
不僅吞沒妻族家產,還休妻棄子,改了門楣為‘揚府’,新娶嬌妻美妾,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在商道上,他也露出了自己的爪牙,手段卑鄙陰險,凡是與他利益相爭的人,都會被他陷害,報復。
就這樣的人,最后還壽寢正終,揚家傳了幾代下來,性子都是一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財富地位越高,做事也就越來越無顧忌,越來越霸道,手底下籠絡的人,也大多都是滄江鎮的三教九流,不分迦南人還是中原人,專門玩黑的,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