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官不成,但玄女親傳弟子之名是保住了,現在王漢有了官家親賜的藍色道袍,和林靈素同款,并給賜了道家魚符,可以隨意出入皇宮,當然,后宮不能去。
但有這個特權也夠了,官遲早都會做,也不急于這一時。
比武之后,王漢并沒有像外界傳說的那樣和皇帝探討道法精妙,而是受了曾布指派,去了火藥局。
趙佶要給王漢官做,曾布一連懟了三次,氣的趙佶黑臉,撇臉不看曾布。
曾布卻腆著老臉,對王漢道,既然有克敵制勝之火器,不若先造個樣品出來,讓樞密院評定威力,也好按功給職。
這便是王漢自己先前說過的,五日時間造出克制騎兵的秘密武器。
如此王漢也不多說,他知道曾布看自己不順眼,他看曾布也不順眼,只怕再多說幾句,要忍不住打曾布。
就算在皇宮不好打,晚上也摸去他家里打,就跟打陸謙一樣。
要造火器,當去火藥局,里面專門生產各類火炮,火箭,火蒺藜,火球等等。此時的火藥主要是黑火藥,所造的武器威力并不大。比如火箭,是在羽箭上面綁定黑火藥爆仗,點燃后發射,可以引燃糧草帳篷等干燥事物,射人也能炸人個滿臉黑。火炮則是用來發射彈丸,威力最大的火炮也只是發射五百多米,比弓箭稍遠。
至于火球,火蒺藜,則是用拋石機發射,能有八百米遠,火球爆開會迅速燒傷敵人,火蒺藜內里蘊含許多鐵刺,算是后世開花彈的雛形。
但這樣的火器,都不是王漢想要的,王漢說的騎兵克星,那必須是炸藥。
東京火藥局在外城西北角,緊靠隔壁便是弩器坊,專門生產各類弓弩,再過去便是甲仗庫,專門生產鎧甲鐵器,火炮也是這里生產。三間工廠合計工人有五千多名,都是軍職。
據說火藥局每日可造火箭三千七百發,火球五百,火蒺藜三百。而弩器坊每日生產各類弓弩約合七千部,羽箭更是兩萬多支。傳說中的三弓床弩,則是由弩器坊做出零件,再發送邊關,由邊關弩器坊自形組裝。
至于甲仗庫,工人人數最多,主要打造各類刀斧槍箭,鎧甲倒是做的不多,以皮甲為主。火炮每日也能做十多個,數量顯少,因為此時的戰爭,火炮并不是主角。
王漢看過之后,很是滿意,大宋已經有了簡單的流水線雛形,稍加推動,便能步入工業社會。
負責火藥局生產運轉的官員名叫宋文,是個六品都監,對人很和氣,看過王漢的公文,得知王漢是來進行新型火器制造研發,并未多問,直截了當地給了一名技術人員作為王漢的助手,便去忙碌其他事務。
如此也好,沒人看著,王漢便可放開手腳。
先問助手名字,回答說叫做凌威,燕陵人士,已經在火藥局度過十個年頭,局內所有事務,無所不知。
王漢大喜,便要凌威拿來幾樣事物,諸如硝石,硫磺,木屑,棉花等,均是稀罕之物。尤其棉花,只在南方種植,北方少有。王漢要棉,火藥局沒有,凌威跑回家將被子里的棉絮扯了一塊出來。
卻是北宋之前,人們紡織乃是以絲麻為主,棉花是南宋發展起來的。
對此王漢很郁悶,對凌威道:“你若是有渠道,可購置木棉種子,于北方大量推廣,此物比絲麻用處大多了。”
凌威不解,虛心求教,王漢便說了棉花種種好處,可做衣,可做被,關鍵是棉花籽可以榨油,可以點燈也可以食用。
王漢要做的是猛火炸藥,當前的條件他也不方便弄硝化甘油,便做個最簡單的。也不知是不是穿越之后思維退化,還是其他原因,王漢腦袋里對炸藥的制作方法有些模糊,反復試驗,茶飯不思,廢寢忘食,耗時三日才算大功告成,做出了滿意的黃火藥。
期間凌威一直跟在左右,一同吃,一同睡,寸步不離,王漢餓了他去外面買食物,渴了他便遞水,給王漢留下極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