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孩子是家里學堂的學生,李玉竹對他又有恩。
脾氣品性都是熟悉的,好辦事。
田地的事,韋氏會跟劉家交待,委托劉家人幫著打理。
韋氏說道,“娥英,你看這樣可行安排好,休息兩日后,我們九月九日起程去京城。”
這樣安排極好,都是知根知底的人看老宅,柴娥英沒意見,“挺好的,娘,就這么安排吧。”
接著,韋氏又說了些京城的事情。
在李興茂離開家時,韋氏和柴娥英,經常聊天說到京城。不過那時候,她們都沒有想到,自家老爺會當皇帝,說的都是市井小事。
這會兒,韋氏跟柴娥英說起了李氏的皇室,說起了太后和大行皇帝的皇后。
“大郎剛才跟我說,他離京的那日,大行皇帝的皇后,已經移居到宮外的行宮里去了,她品性溫良,不愛與人接交,只和玉玟相好,又是寡居之人,你想見她還見不著,不必擔心她。倒是太后,需得注意跟她說的語氣。”
柴娥英緊張起來,“太后,她不好相處嗎”
韋氏道,“她是你的長輩,是個寡居多年的婦人,說話理應注意分寸。”
柴娥英愣愣著點了點頭,“是,媳婦知道了。”
是因為兒子沒了,皇帝位又傳到別家了吧
想到會和這樣一個高身份,脾氣卻古怪的婦人見面,柴娥英心里有點擔心。
韋氏見她蹙眉不語,又笑著道,“不過,你也別太害怕,你是大皇子妃,擺在你前面的命婦,除了太后,便是我,幾個王妃和你平等身份,至于其他的,都得向你仰視問安。”
柴娥英不想讓婆婆擔心,她努力微笑道,“是,娘。”
。
李家人當了皇帝,李興茂是大皇子的消息,很快就飛傳了出去。
曾經將李家的竹籬笆拆了個洞,打算偷雞的鄰村混混趙短腿,連夜逃到外縣去了。
集市街上的柴家二房,連田地都不管了,全家搬走去了外縣。
將柴娥英退婚的羅家,直接嚇傻,也是慌慌張張卷了行李細軟跑走了,連房子都沒有來得及交待安排。
大門敞開著,上好的桌椅被子衣料鍋碗瓢盆等,便宜一些膽大的人,趁夜溜進羅家,搬了個空。
跟李玉恩爭過餅子生意的劉大妞的堂姑,雖然后來因為李玉竹救過她,她沒再找李玉恩的麻煩,但還是心虛,也是包了包行李,將男人攆著孩子拽著,不管天快黑了,也要出遠門做工掙錢。
倒把她婆婆感動得稀里嘩啦的,說她忽然開竅了變勤快了。
而那些和李家交好的,比如鄰村清水河村的宋里正,宋夫子,宋夫子的孫女婿陳老三家,還有桃花河村里正秦家。
都來李家這里,齊壓壓在院門口拜了一地。
這時候,都在忙秋收,稻子割完了,還要翻整爆曬田地好灑油菜籽呢,村人都來此,不是誤農時
李興茂只得出門來,對兩村的里正道,“大家都請起吧,該忙什么忙什么去,不必來請安了,就跟以前一樣相處就好,你們這般來行禮,誤了田里的活兒可怎么好”
他還是那么溫文爾雅,溫和待人。
村里人見到他變了樣的打扮,起初有些陌生,但看到他的笑臉,聽著他溫聲說話,發現站在大家面前的,還是以前待人和氣的李家大郎嘛。
送走村里人沒多久,柴大郎兩口子和兒子柴天郎,也來了李家。
兩口子帶著兒子,激動著走進李宅。
看到換了盛裝的柴娥英,和李興茂還有韋氏,柴大郎一家驚得不知說什么才好。
兩口子拉著兒子慌慌張張拜下。
李興茂依舊像以前一樣,對柴大郎兩口十分恭敬,“大哥大嫂,路上趕路辛苦了,不必多禮了。”
韋氏則吩咐著人擺宴席來,依舊喊著他們娥英大哥,娥英大嫂。
柴大郎兩口子心中唏噓,自家妹子這是因禍得福
羅家趾高氣揚不肯娶,李家不嫌棄娶回來,還送一個皇子妃身份
難過的是柴天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