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很是樸素,只有一條長桌,在長桌旁的座椅中,則是十數個穿著近乎一致的深色服裝,年齡頗高的身影。
他們并未交談,只是保持著奇異的沉默。
桌上除了水,就是那一疊疊不斷送來的文件,每一份文件都打印出十幾份,分別放在各個身影的面前。
花蓓本能地緊張起來,腦海中混亂的思緒也一下子收攏,然后學著前面的人,繞著桌子,開始一張張將手里的打印文件分發下去。
這一幕看上去很怪,可在座的所有人卻都沒有半點笑意。
花蓓小心地走著,然后也禁不住好奇地用目光打量著他們,然而向來不大喜歡看新聞的她也只能認出一兩張臉孔來。
這些人大都泥塑木雕般,只是認真地翻看“報道”。
每翻過一頁,臉色仿佛都更陰沉了一絲,這讓花蓓越發緊張,直到她走到施圣存面前,才意外地收獲了一個溫和的眼神。
“謝謝。”施圣存低聲說了一句,接過那張紙,卻沒有看,只是目光在花蓓衣服上的身份牌上停頓了下,之后,才移開。
這讓她更加迷惑,直到花蓓迷迷糊糊走出門,來到走廊上,才驀然反應了過來。
剛才,那位施司首似乎沖她笑了下?
肯定是錯覺吧……
她想著,然后繼續機械地跑到樓下,去等待安排任務。
……
接下來,便是一趟又一趟地往返,她的動作也從一開始的生疏,變得漸漸麻利了起來。
她聽到的消息也越發驚人,雖然記不得細節,但是也知曉,這件事在海外造成的轟動似乎越來越大。
尤其在聯邦帶頭出面,表示了證據的真實性后,輿論的浪潮便越來越恐怖,越來越多的媒體發聲,不只是局限于官媒大報,更是迅速地演化為了全民聲討。
越來越多的地區出現了民眾游行活動。
要求夏國給予正面回應,要求懲治兇手,要求交出“元兇”。
越來越多的目光匯集過來。
而相對于外國普通民眾們的聲音,那些來自各個大國的聲音則更具分量。
然而,面對這根史無前例的輿論矛頭,夏國卻始終保持著曖昧的沉默。
以往面對全球事件積極發聲,如今卻仿佛啞了一般,遲遲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而在官府沒有表態的前提下,國內的主流媒體只能機械性地轉發著無關痛癢的新聞。
于是,偌大的夏國就如同狂暴大海中的一塊孤島,安靜,祥和,卻又如同醞釀著什么。
然而在如此大的浪潮中,信息終歸無法成為一座孤島。
終于,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來自“外面”的消息不可避免地在網絡上流傳開,在一些自媒體以及某些不明勢力的推波助瀾下,漸漸的,蔓延開。
越來越多的國內網民開始關注這件事,自發地在網絡上討論起來,也焦急地等待官府的回應。
而隨著這詭異的沉默,一些仍對“證據”表示懷疑的人們也開始動搖了起來。
畢竟,在某些情況下,沉默也可以與默認劃上等號。
就在這沉默中,一個上午悄然過去。
特理部大樓內。
人們依舊忙碌地將信息送入會議室,卻始終不見有命令發出來。
這讓大樓內的氣氛越來越沉悶而怪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