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昆腳步一頓,額前緩緩冒出一個問號,不由轉頭道“父皇你來真的”
“你覺得呢”
見趙昆一臉錯愕,嬴政挑了挑眉。
“我”
“日后你要操勞國事,哪有時間要孩子,現在又不忙,多生幾個吧”
趙昆目瞪口呆。
這一刻,他突然感覺,嬴政執意傳位,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逗孫子,盡享天倫之樂。
草率了
接下來的兩個月,趙昆除了忙碌繼位之事,還跟王雅辛勤耕耘。
而嬴政下了一道圣旨后,便萬事不管。
剩余的事情,全部都由趙昆操心。
這就好比,結婚的時候,父母一概不管,全部都是自己張羅。
因此,趙昆簡直忙得腳不沾地,身不下床。
這次皇權更替,和普通的傳位不同。
趙昆在此之前,一直便以皇子,太子的身份,行治國之權。
而且他不是普通的治國,在扶蘇監國期間,就對大秦進行了一次次改革。
如今登基稱帝,更是徹底來了一次大變動。
別的帝王登基,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對趙昆來說,甚至大秦的國家機構,都要替換一遍。
大秦之前的國家機構劃分,其實并不復雜。
基本上是先設置官職,然后以官職弓領部門。
朝堂主干,是三公九卿制。
每一個職位下面,都設置一個部門。
具體到下面,便是郡縣制。
這種機構設置,乍一看似乎沒什么毛病,相比于以往的分封制,極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
講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但實際上,真正用起來,并不算得心應手。
比如說三公中的太尉,說是最高軍政長官,但自己也沒什么軍權。
太尉須得是將軍出身,可將軍出身之人,一般都懶得煩心政務。
比如說王賁,雖名為太尉,卻從來不去衙門上班。
太尉的職銜給他,完全就是一個名譽。
處理政務,自然是文官最拿手。
長此以往,太尉便會被手下文官架空。
如同后世的某個經濟發達,但軍事力量弱得一逼的朝代一般。
最高軍務長官先被架空,隨后被文官集團欺辱。
到那個時候,代表國家嵴梁骨的軍隊,戰力就會大幅度下降。
其余官職,也有類似的問題。
記憶之中,有無數先進制度的趙昆,自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籌備全國機構的大換血。
郡縣制的框架可以保留,但是朝堂中樞,各種機構必須進行調整。
調整的原則,便是以簡捷高效為主。
機構的設立,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比如說,大秦國家銀行,監海局,或者市場監督局,都是專業性極強的機構。
其次,機構選拔的人手,必須專業對口。
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