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會只是將圖紙拿出來,全國的勛貴豪商,就揮舞著銀行匯票,把錢送過來。
關系親近的都得排隊,關系一般的,想送錢
滾一邊去吧
于是,廣南城還沒建成,朝堂投入到這個巨大工程之中的銀子,居然就已經收回來了小半兒。
政都咸陽,則為大秦政治中心。
趙昆這條命令下達,同時進行的,還有工廠的遷移計劃。
這幾年,關中修建諸多工廠,雖然讓此地成為大秦經濟發展的心臟,為全國各地源源不斷輸送血液。
但是時間長了,弊端也逐漸顯現。
首先,凸顯最嚴重的,就是環境問題。
因為當初沒有統一規劃,工廠想開哪兒就開哪兒。
以至于,渭水旁邊開了好幾家造紙廠、布料廠甚至是囤煤廠這些高污染的工廠。
這幾年,關中土地肥力已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年減弱。
科學院數次上書,請求將不合理的工廠遷移,但一直都被趙昆壓著。
主要是,這些工廠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不錯的聯動體系。
貿然拆分,影響極大。
要搬遷,最好的處置方案,便是整體搬遷。
但之前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廣南城的建設,就是一個最好的契機。
工廠遷移計劃用兩年的時間陸續完成。
到那時,咸陽將成為一個職能純粹的國都。
趙昆正式登基,他醞釀的很多新的舉措,全都一一實施。
初開之前說的那些不談之外,還有一些小的舉動,已經不在百姓的關注范圍之內了。
比如說,朝堂放開了對報紙的管控,允許私人辦報。
這件事情,也就是商戶們才會關注。
朝堂主管的報紙,更名為國事時報,日后便專注于刊載與國家要事有關的信息。
這份報刊自從創立,如今已經走過了六年的風風雨雨。
從開始的時候,只是在關中一地發售,到目前為止已經鋪陳到了大秦全部領土。
甚至,西域諸國之中,也有發售,只是信息相對滯后一些。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報紙是他們了解國家大事的主要渠道。
但是,那些商戶們,看重的卻是報紙那龐大的影響力。
之前趙昆為了扶持商戶,開啟了大秦商行的廣告時代。
商人們對叫賣這個詞的理解,如今已經突破天際。
甚至,如今大秦已經出現了一些專門裝怪賣丑,博人眼球,依靠黑紅來推廣的商品。
這方面,商人們是絲毫沒有底限的。
以前,宣傳渠道就那么一家。
為了博得眼球,大家自然是怎么夸張怎么來,為了賺錢丟臉,不算丟人。
現在,朝堂開放了私營報紙的經營權限。
幾乎是第二天,到市場監管局申請建報的商行,就有數百家。
這些商行,有一家算一家,都是通商全國乃至海外的超大商戶。
他們申請的主營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最多的是跟自己經營的行業有關。
比如說,賣陶瓷馬桶的巴氏,申請創立的報刊,名字簡單直白,就叫桶報。
這份報紙上會刊登什么內容,猜都能猜得到。
之所以申請建報的都是注冊商行,是因為這些人心里極有數。
他們都宣稱自己的報紙免費發送,不會收費。
其實更加類似于傳單一樣的東西。
報表交到趙昆那里之后,趙昆正在和陳平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