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學院的教諭們,都站在各自學院學子隊伍的最前方。
整個廣場,寂靜無聲。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隱隱的激動之色。
今日是二世陛下時隔一年后,再次位臨大秦學宮的日子。
自從去年趙昆繼位,便深居簡出。
雖然皇家在九峻山上有別苑,但每次趙昆來,都守衛森嚴。
一般學子,根本難得一見。
今年入學的新生,也只是在老生們口中,才能夠聽到一些關于趙昆上次來大秦學宮的日子。
前兩年,學宮初立,百家拜君的盛大景象,至今還被老生們津津樂道。
不過去年趙昆來的時候,還沒有登臨帝位。
而且,他也沒有與學子們溝通。
今日,是趙昆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前往學宮,而且要給學子們講課。
光是這一條,就足以讓這些年輕的學子們激動不已了。
雖然趙昆今年也剛剛過弱冠之年,算起來,他比大多數學子都大不了幾歲。
但是,他在大秦,已經成為一個傳說。
關于趙昆的事跡,任何一個秦人都耳熟能詳,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如果說以往趙昆皇子時期,給百姓留下的印象是親民的話。
如今的趙昆,對于百姓來說,就是高深莫測,天顏難得一見。
不僅對于普通百姓,即便是在這些大秦學宮的學子們眼中,同樣是如此。
學宮中,屬于科學院的隊伍之中,依舊是大貓小貓三兩只。
去年學宮第一次招生,科學院對此根本不怎么重視。
到最后,不過是公開招收了兩名弟子。
一人是在大秦本便有偌大名頭的盛公,至于另外一人,則是元梨。
當然,倒不能因此說科學院的生源就少了。
畢竟,雖然科學院如今在大秦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機構。
但是,科學院之人的思維,卻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轉變過來的。
這些人都是匠人出身,對傳承之事,看得極為重要。
如今學宮之中科學院的學子,基本上都是他們的親族后代。
今年科學院倒是招收了三十余名學子,但相對于其他學派動輒上百人的招收規模,根本不夠看的。
去年年末,迦太基人聯合本都王國在大秦搞事,擄走科學院人才百余名。
事后大秦上下都大為憤怒。
作為當事人一方,科學院更是怒火沖天。
因此,大軍西征之時,科學院主動請命,派出數百人隨軍出征。
因為犧牲之人之中,有烏羅這樣的科學院在讀學子。
上一屆老生,為了給烏羅報仇,踴躍報名參加西征,幾乎被抽調一空。
這樣,科學院的隊伍人數就更加少了。
盛公與元梨兩人,作為科學院老生代表,站在隊伍最前面。
雖然已經在科學院待了一年,但元梨那跳脫的性子,依舊沒有怎么改變。
午飯后,他被拉到這里來當人樣子,心里本便不痛快。
再加上讓自己和一向看不順眼的盛公并肩而立,讓他全身無比難受。
“喂,你說他們是不是過分了”
元梨目不斜視,嘴巴微動,小聲說道。
話說出口,卻半天沒有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