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還是有中國人的那種觀念多個朋友多條路。
實際上,今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陣容非常強大。
除了阿爾薩斯雷斯特,還有美國演員路易斯修恩,日本導演裕知河,中國演員資芳。
兩位導演的名氣都很大,路易斯修恩曾經拿過奧斯卡影帝和柏林電影節影帝,資芳是演戲經歷超過四十年的資深演員,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闖蕩國際影壇了。
周云還是第一次跟資芳見面。
資芳特別和藹地擁抱她,跟她合影,說“看到這兩年你在影壇上的成功,我特別高興,以后咱們要多聯系,多交流,好嗎”
在這位大前輩面前,周云十分乖巧,說“只要您不覺得打擾,不嫌我煩。”
資芳笑聲特別爽朗,說“你這孩子,我又怎么會嫌你煩呢。”
最后,周云終于見到了電影節的掌門人卡洛。
卡洛蓄著很深的胡子,熱情無比地擁抱了宋遲和周云。
這對來自中國的情侶今天下午在電視直播上就送給了柏林電影節一份大禮他們已經結婚的消息已經實時地登上了世界各國娛樂新聞的熱搜,備受關注,柏林電影節的關注度和熱度也跟著實時上漲。
事實上,一個電影節舉辦到底多么成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
首先當然這個電影節出來的電影品質如何,三大電影節之所以三大,就是因為在過去這么長的時間里,它們能夠穩定而持續地推出一批又一批的電影人,獲獎電影能夠成為影史上繞不過去的經典之作。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關注度。
這個關注度是直接與影響力掛鉤的。
有的電影節,口碑非常好,但是影響力就是不高,為什么因為關注的人少,參與的人少。
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一直被戛納電影節壓一頭,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戛納的商業化程度做到了最大化,能請來最多的買家,最大的制片公司,搶到最好的電影作品參賽,同時請來最豪華的電影明星陣容助陣。
柏林電影節在跟美國好萊塢那邊的緊密程度,一直不如戛納。
他們也需要曝光,需要影響力。
只有電影節的影響力夠大,那些夠大牌的制片人、導演和演員才會愿意來參加。
周云和宋遲兩個人為柏林電影節帶來的關注度和新聞價值,并不比好萊塢的明星們低,這才是柏林電影節對這兩位演員非常重視和禮遇的原因。
卡洛拉著宋遲和周云聊了好一會兒,主要是詢問他們接下來有沒有什么電影拍攝計劃,非常歡迎他們以后多帶著作品來柏林電影節,又說非常可惜,這一次都沒有周云主演的電影報名柏林電影節,他一向很喜歡周云的表演,又說本來他是非常想要香煙這部電影進入主競賽單元的,但考慮到導演是一個新人,一上來就進入主競賽不太合適,所以才放進了展映單元。
很多的話,說了一大通,里子面子都給足了,然后突然話鋒一轉,突然說“宋遲,周云,我的郵箱和號碼,你們都有嗎如果沒有的話,我等會兒馬上讓我的助理給你們一份,你們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年輕演員,柏林電影節也非常需要有才華的新人,我誠摯地代表柏林電影節邀請你們為我們推薦好的電影。”
宋遲和周云紛紛愣住。
周圍有人一直在圍著他們拍照,還有人錄像。
卡洛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對宋遲和周云說出這樣的話,讓四周的人都發出低聲驚呼。
周云和宋遲愣住的原因是在思考是不是他們理解錯了卡洛的話
還是,卡洛真的是在邀請他們每年為柏林電影節推薦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