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備率軍平定烏桓之亂,單騎平幽州,魏延斬殺扶羅韓的同時,卻是從鄴城傳來了消息,袁尚在審配的擁護下,自立了。
袁尚給冀州各地發了檄文,說是袁紹自私自利,叫胡兵南下,已經不配在當人主,從現在起自己就是新的趙王。
收到消息的劉協都驚呆了,這么好孝的么?
然而現在他的糧草確實也已經不多了,確實沒心思再搭理這一對奇葩父子,想了想,劉協索性聽從司馬懿的建議,以魏延斬殺扶羅韓有功,命其為渤海國相,率領本部兵馬鎮守南皮,并給他留下了大半的糧草輜重。
自己則只帶領剩下的兵馬跨國滹沱河,一路走到了涿郡去見劉備,或者說是去見鮮于輔、閻柔等胡人首領去了,并且給賈詡下詔,命他讓匈奴中休屠部、呼延部、蘭氏部等各部首領來涿郡找他匯合。
畢竟他人都到南皮了,再折返也沒有糧草去打鄴城了,不如干脆把邊疆問題解決一下。
在他看來幽州的問題說白了就是治下少數民族問題,他雖然不太懂,但作為一個現代人,劉協還是認為東漢王朝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很有問題。匈奴內附二百年,烏桓內附三百年,其余羌、氐等少民基本也都差不多甚至更長了,兩三百年的時間都沒把他們養熟,居然還能讓五胡把華夏給亂了。
這特么可是漢朝,不是百萬大軍打不過剛開化野人的宋朝,也不是需要天子親自去守國門的明朝,一漢當五胡這話真不是隨便吹噓出來的,所謂的邊患,其實全特么都是內部矛盾。
漢朝時對少數民族,尤其是已經內附臣服的少數民族,一直都是只有兩種主導思想的,一種是“王者無外”,一種是“夷夏之防”,或者直白點,達則“王者無外”,窮則“夷夏之防”,這樣的主流思想之下制定出來的具體政策不出問題才見鬼。
雖然劉協本人作為一個非歷史愛好者并不清楚歷朝歷代都是怎么處理內部少民問題的,但是作為一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現代人,或多或少也能有點心得。
比如……這個多民族共同負責的政治協商大會,是不是就很有搞頭呢?這種政策是不是比所謂“王者無外”和“夷夏之防”要強得多呢?
目前看來他再想要直接禪讓實則已經是難如登天,君主立憲才是盼頭,議稅閣只是他的第一步,接下來他還有好多好多種的會要開呢。
這種多民族政治協商會議,不正是分權的大好方式么?后世初中課本上寫得清清楚楚,這是皿煮執政的具體表現形式,好家伙都皿煮了,君主立憲豈不是也就不遠了?
畢竟劉協之所以難得的正經起來,完全是因為袁紹太不當人了,而隨著袁紹走向末路,基本可以確定成為冢中枯骨第二,這個君主立憲甚至于直接禪讓的小心思,自然是要重新活絡起來的。
至于那些來自于現代的經驗能不能適應現在這個時代,會不會造成不好的惡果,卻是一點都不擔心,畢竟再差,也差不過五胡亂華吧?
所謂“王者無外”,有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漢武帝是這一思想的堅定者,簡單說就是瞅你們一個個的全都是垃圾,瞅著都煩,讓你們按照我們漢人的方式生活,誰不聽話就弄死你,完全不承認內遷民族的文化和社會習俗。
再直白點就是我瞅著你們就不爽,你們必須得讓我爽,誰不服我就干誰,干到你們服為止,意見?誰允許你們有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