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不就是和中亞國家乃至于歐洲國家做生意么,那些中亞人和清朝時的歐洲人好像也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無非是中亞國家更弱一點。
商貿劉協是肯定要通的,然而想在漢代社會建立類似于現代海關的制度根本沒可能,邊境的哨卡的腐敗根本無法比避免,而政府壟斷搞貿易這種事古今中外都是災難,想來想去,十三行制度真的挺不錯的。
貧窮的涼州一定會因為絲綢之路和十三行制度而變得富足了起來,劉協一直相信,任何的社會問題都可以通過經濟發展來進行解決或掩蓋。
什么特么的民族矛盾問題,都是窮的,有錢了就沒事兒了。
況且經營絲綢之路必須要熟悉西域地區的風土人情,也確實是必須要在涼州這邊有動員得起來的勢力,馬休問楊秋那句你以為你自己很強么?真不是瞎問的,這買賣,沒點實力的話肯定是干不了的,甚至這十三行一不小心發展成東印度公司那樣的龐然大物都不是不可能。
當然了,劉協肯定也不會像清政府一樣將對合法商人明搶滴,這不是有許可證專賣制度么,賣多少錢不還是朝廷說了算。
而,絲綢之路這四個字卻是一下就把涼州群雄的脖子給抓住了。
天子欲重開絲綢之路?
他……有這實力么?
要知道東漢以來西域都護府基本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朝廷在夷夏之防的思想指導下,以及本身確實是沒有了一支足以遠征西域的中央軍的事實之下,對西域基本是完全放任不管的,即使是班超,事實上也沒得到中央朝廷的多少支持,所謂的豐功偉績也全都是曇花一現。
說白了,實力不行,古代中國真的玩明白絲綢之路的皇帝就那么幾個,一只手數得過來的,這里面絕對不包括劉秀,更別提他的那些后代子孫們了。
然而大家想了想,好像……還真的有啊!
當今的天子,即使還并沒有一統天下,但其本身的實力,難道不比光武帝更強么?
尤其是楊秋,腦海里已經浮想聯翩,一想到日后有朝一日,他找到某個西域小國的國王,將刀子架在他脖子上質問:“你為什么不跟我自由貿易?”
口水都流出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