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嚴格地說只能算半成品。而成品的定義,是指在一個產品完成全部生產過程、按規定標準檢驗合格的產品。所以成品和產品,是有區別的。
哎,這系統也沒有個幫助中心,沒有小精靈、老爺爺出來指點,全憑宿主自行探索,沒準哪一次就被系統坑了。
細思極恐!如果陳立東以為自家企業有成品,到時候系統不認可,那可就要進入地獄模式了,重復一遍:系統設備兌換所需金幣翻倍!物資回收收益減半!廢品收購站收多少賠多少,鋼坯都出不起,這日子真的就跨進到“從前慢”模式了。
陳立東穩下心神,琢磨這個支線任務的要求。經過反復研究任務描述,他發現這個任務的目標是建立一座工廠,“研發一種成熟的產品”是建立工廠的核心,往細里分析就是要先研發出這種成品,然后圍繞怎么生產這種成品建立相應的加工車間和配套設施,甚至沒有設備的要求。
再看支線2的獎勵內容,陳立東有些明悟了:系統的支線任務應該是有所聯系,支線2獎勵某種產品的工藝設計和圖紙,支線3要求研發某種成品,建設制造車間、配套設施,最后獎勵一條小型生產線。這不就成套了么!
那么接下來,完成支線任務3就只有研發成品,建設車間,車間滿足生產功能即可。
把這些弄清楚,方向不偏航,就沒問題。當前關鍵就是研發成熟的產品,到底搞什么呢?
陳立東有個大目標,就是自主研發、設計、建設一條高頻電爐和連鑄連軋生產線,生產特種鋼材。近期他也想去燕京,向馬建國匯報請示這件事情,馬建國有理論、有實踐、有冶金、機械方面的朋友圈;陳立東有系統,能開黑,落地一件高標準的機加工車間,還有倚天劍、屠龍刀兩大神器,加工制造水平在什么檔次,連他自己都說不好。馬建國和陳立東兩者結合,沒準就能把這個大目標實現。
近期目標,陳立國考慮上幾個小電爐,研究一些特種鋼材,順手把鑄造搞起來,豐富加工需要的各種金屬材料。陳立春那兒也跟他叨咕過,有些配件還做不了,不是加工能力不行,而是找不到相應的金屬材料,這些材料要么進口,要么在一些國有企業手中,這些企業也緊缺,以利民廠的能力還弄不到。陳立東身懷系統、手持神器,研發一些一些特種鋼材配方,甚至通過開黑把陳立春需要的鋼材生產出來,給他時間,這些都不是問題。
陳立東現在最緊迫的是提升研發能力,他知道科技樹的發展方向,但缺乏基礎理論,他有系統,但那只是輔助,手下沒有研發人員來動手實踐,他的研發成果也只能存在系統當中。如果系統能把高數、物理、化學這些知識一股腦灌頂給他,該多好?做夢ing……
叮鈴鈴…叮鈴鈴鈴鈴鈴…手機響了,是王志勇的:“老板,馬總回燕京了,今天下午回來的,我接的站,你要不要過來?”
哦,太好了!某技術大拿正在靠近戰場,來的太及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