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與遼口市、藍市、江城等幾十家造紙企業有廢紙供應業務。隨著薊市和藍市鋼鐵產業興起,張曉華開始向這邊運輸廢鋼,就與郝月明等人結識,打通了鋼鐵企業的關系。
美廢也是張曉華最先倒騰到華夏的,之后又參與倒賣“洋垃圾”。華夏干這個的,多數跟張曉華有關系。
而現在,郝月明甚至不用找張曉華,聯系一下那幾個生死線上煎熬的小伙伴就行,個別人留條褲衩都愿意。
郝月明辦事仔細,他先聯系了那幾個貿易商,把他們的貨量、貨值、船期等情況一一問明白,讓他們等消息,之后才開始向陳立東詳細地報告情況。
而陳立東卻懶得動腦筋,告訴郝月明,他準備以180人民幣每噸的到岸價收購洋垃圾,但貨品以廢鋼鐵登記,不得聲張、不得夾雜危險廢棄物,具體事宜聯系元亨商貿和遠東商貿就行。
郝月明就徹底放心了,他手里有陳立東剛付給的美金,遠東商貿和元亨商貿的人他剛打過交道,陳立東的意思就是由他做總代理,每噸150人民幣的價格非常公道,大家都應該有的賺。
陳立東收購郝月明的7萬多噸洋垃圾,平均每噸180元。之所以這么高的價格,那是因為陳立東照顧郝月明。陳立東問郝月明多少成本,郝月明把收購垃圾和運輸的費用一算說了個180,陳立東折都沒打,按他的報價結算了費用。
收購洋垃圾每噸花費3到5美元,海運費用約為5美元,加上租賃箱子的費用、泊位費、港雜費、交易稅等等,一噸成本接近15美元。陳立東確定150人民幣的收購價,還是非常有利可圖的。
郝月明先聯系了遠東商貿,商洽了船期泊位和水轉鐵運輸等事宜,就聯系那些貿易商。他也沒往死里扒皮,按5%收取了交易費。
小伙伴們已經急紅了眼,每拖一天就有一天的損失,于是有幾人連合同都沒簽,就安排把洋垃圾運向遠東。
之后,郝月明又聯系了張曉華,商洽從山姆國收購廢鋼和洋垃圾的事情。
張曉華也在關注著國內打擊進口洋垃圾的事態,他的業務已經受到相當大的影響,一個不好,那幾家在山姆國的廢品回收公司就得關門歇菜。聽郝月明說找到了銷路,張曉華喜出望外。
張曉華在山姆國的公司已經與許多企業、市政單位等達成了固廢(固體廢棄物)處理協議,生產過程不復雜:對那些固廢進行分揀,然后大部分打包運到華夏,其中:廢紙供給造紙企業,廢鋼鐵運到煉鐵廠,其他回收物轉給給山姆國的專業公司,比如控制類的有色金屬、屬于危廢范圍的物資等。
最后,揀選之后的雜物進行粉碎、壓塊、打包、裝箱,還是運到華夏。
一噸貨物運到華夏,運費4到5美元。交給垃圾處理站填埋或者焚燒,要付給處理單位5美元,這么搞是賺不到多少錢的。
而張曉華搞了一段時間后發現,他的垃圾收取一定費用也有人要,到今年已經把垃圾售價漲到了5美元,賺的盆滿缽滿。他可沒在乎運到華夏的垃圾,會對祖國環境造成如何的影響、對老百姓的健康造成什么樣的危害,資本的原始積累都是骯臟的。
而這些洋垃圾交給陳立東,被系統處理、用熔爐回收,算是真正吃干榨凈了。
當郝月明意氣風發,安排把洋垃圾運向遠東的時候,陳立東卻回到了南陳村。
國慶馬上到了,他要和孫婕商量一些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