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獎金上不封頂,教學賣力的、學術貢獻高的,拿到的獎金會比工資翻幾番。
俗話講: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知識是有價的。
最近老師們與南陳村來的學員們在課間交流,聽說人家一個月的工資一千到兩千,年底獎金上萬。自己呢?月工資400多不到500,福利幾乎沒有。
好嘛!大學畢業的不如高中畢業的,拿教鞭的不如被教導的,站講臺的不如玩機器的。
知識的價值體現在哪兒?!
接著又聽人家說了:我們也有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羅部長,哦就是兼著你們人事處長的羅胖子,已經跟大洋保險達成了協議,由企業給員工們集體參保,上疾病傷殘險,只要說得上來的重大疾病和傷殘,保險公司都會按比例報銷醫療救治費用。
教師們徹底淡定不能了,人家福利這么好,自己還猶豫啥?壓在辦公桌里的勞動合同趕緊簽了吧。
還有人找到張校長,“事業編制不要了,能簽合同不?我現在就想把工作關系轉到職高來。”
張洪振看著對方,嘿嘿一笑道:“你小子有眼力,跟著我好好干,絕對不會虧待你,去寫申請吧,由學校跟教育局辦理你的人事關系。
對了,你去找羅胖子,他手里有申請模板,抄一份就行。”
當1996年來臨的時候,學校老師們拿到了第一筆改制后的工資。
關系在東平職校的,還是原來那檔次、那幾張人民幣。
而被東華技校聘用的,普通職工800元起,任課教師1500元起,有的教師加上參編教材的稿費、委培員工的課時費,拿到了四五千,一個月頂一年,你服不服?
-------------------------------------
1996年3月20日,農歷正月的最后一天。
驚蟄已過、正值春分,藍市東華技工學校已經開學一周的時間。
今天的學校窗明幾凈、道路整潔,一排排垂柳似乎都泛起了綠色。學校辦公樓前,停了幾排小轎車。
在會客室里,市教育領導親手送達了《關于對藍市東華技工學校招生計劃的批復》,同意技校在本市職中、高中進行自主招生,支持技校在市外招生,要求技校制定招生方案,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增加招生過程的透明度,自覺接受主管部門和社會的監督。
快中午的時候,分管教育的副市長高曉華在溫曉宇等區領導的陪同下,到校門口參加掛牌儀式。
領導們發表完熱情洋溢的賀詞后,從附近一所小學借來的軍樂隊奏響了進行曲,然后高曉華與溫曉宇共同為技校揭牌。
紅綢子取下來的時候,陳立東收到了系統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提示:恭喜宿主完成了支線任務,獎勵:工業圖書館1座。
沒工夫去看這個工業圖書館是個啥東西,反正系統出品必屬精品,等有功夫再具現,現在的任務是陪餐。
高曉華是位女市長,但這個時代的女領導都比較霸氣。
吃飯的時候,高曉華問陳立東:“陳總,你對咱們市的職業教育可是做了大貢獻,不知道下步有啥計劃沒有啊?”
陳立東已經被灌了兩杯酒,帶著酒勁說道:“市長,咱們藍市經濟發達,職業教育的市場很大。實際上,我們的職業教育也很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