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安排人調查過,市里和各縣區的職中、職高、職教中心就有六七十家。
但是,咱們這些學校的辦學方向有問題。
一方面,許多學校只盯著招收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這些學生職業未定,往往會所學非所用,來職校就是混日子。
而且,高校擴招在即,將會大大壓縮我們職校的招生空間。
另一個問題就是學用脫節,企業要的人才,職校教不出來。
許多老資格的職校忽視甚至漠視企業需求,我教我的,你愛用不用,呵呵。”
說道這兒的時候,溫曉宇臉上露出些許笑意,心說這小子這是要給人上眼藥啊。
果然,就聽陳立東接著說道:“現在有的職校還存在山頭主義,他們身后有東家啊,教出一堆廢物也能找到工作。
別人教的學生再牛逼也不好使。可現在是市場經濟,這樣搞下去,早晚會被淘汰。
我認為,職校還是要聚焦主責主業,為全市各行業發展培養專技人才。
我跟許多企業接觸過,即使在大型國企,技術崗位和特崗工人,有多一半沒證。
電工沒電工證,天車工沒天車證,安全員沒有安全證,這批人沒有三十萬也有二十萬,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也是我們職校耕耘的空間。
另外,企業用人也有問題。想當年老一輩辦夜校掃盲,大伙爭著搶著學文化、學知識,那是啥勁頭?
現在可好,在好多企業,不重視員工的技能培訓,沒有建立很好的激勵機制。
這就導致員工沒心思學知識、學技術,把自己視為生產線上的工具。
他們只會按程序操作,遇到緊急情況不知道怎么處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叫無腦操作。
特別是一些專業崗位的員工,不經過專業培訓就上崗,我認為這樣的企業行為就是犯罪。
整天混日子、不思進取的員工,就算本科畢業、碩士學歷,那也不行,早晚會被淘汰。
所以,我認為辦好職校,必須深入研究我市的產業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專業設置。
還要與企業、行業緊密結合,推行訂單培訓,加強聯合辦學,真正為企業、為社會培養適用的人才,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緊密銜接。”
高曉華一邊聽一邊琢磨,這小子真是藍師畢業?
這大道理一說一套,聽著還真是那么回事兒。
等陳立東把唾沫星子噴完,高曉華帶頭鼓起了掌。然后說道:
“陳總,市里還有幾所職校你能接手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