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點頭。
“那下面給各位看一篇文章。”
艾德蒙不知道從哪掏出幾張紙,分發給其他幾位。
這張紙上復印的,是發表在《個人電腦》國內版1995年9月份的一篇文章《閃亮登場的內存》。
《個人電腦》雜志,是世界最著名的電腦刊物,也是全世界第一大IT媒體ZD集團的旗艦刊物,以產品和技術評測著稱。
華夏國內發行的《個人電腦》,由薊市湳開大學主辦,除了翻譯國外《個人電腦》主刊上的文章外,也會刊載國內IT業動態以及有點學術性的文章。
陳立東讓大家看的文章只有幾百字,是CarolLevin的一篇消息。
作者提出:閃存(Flashstorage)可望改變我們的存儲信息方式。
理由是:由于它提供了近乎瞬時的數據訪問、低耗能、抗震性和便攜性,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們期望閃驅出現在桌面機和筆記本中。
作者說,今天,閃存芯片制造商AMD、Intel、Samsung、SunDick和Toshiba正致力于高容量芯片,這有助于降低成本。
SunDisk宣稱其40M卡目前售價1450美元,到1997年的零售價將低于300美元。
作者繼續說:其它改進有望使閃卡更可靠、更易使用以及價格更低,閃存的生存周期不再是個問題。
由于數據讀寫現在可由PCCard中控制芯片上的軟件來控制,因此不必加載驅動程序或者搭配非標準閃速文件系統。
CirrusLogic的新型控制芯片CL-FC1120可以仿真PC-Card/ATA工業標準文件協議,因此筆記本電腦中已無需閃卡驅動程序。CirrusLogic還開發了一種基于PC-Card的閃驅,其內置電路可仿真標準硬盤。
陳立東等了一段時間,在他認為大家已經把這篇報道的內容消化完后,問道:
“大家看完這個消息,有什么想法嗎?”
李昊抬起頭問道:“董事長,你的意思是做閃存?閃存是可是芯片,跟貼片兩碼事,以我們這幾個人,做不出來啊。”
張學東和姜宏都沒吱聲。
陳立東咳了咳,說道:“大哥,你注意看作者的第一句話,他說:閃存可望改變我們的存儲信息方式。閃存在斷電后存儲數據是不消失的,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嗯...閃存存儲效果確實不錯,就是容量小,價錢高。”李昊嘀咕著。
陳立東撓了撓頭,他后世用過好幾只優盤,但是眼前幾位沒見過,憑空想象還是有點費勁。
“好了,大家聽我說。我不是要做芯片,而是想研制一種存儲工具。
這種存儲工具是能插拔的,區別于軟盤和光盤,它的結構不復雜,就是一片閃存加USB接口,插到電腦上就能即時存儲或者讀取數據。
接下來,你們的任務就是,動手做一款基于閃存芯片的存儲工具。
李哥你主打電路設計,東哥負責配套的程序編寫,姜主任負責后勤保障。
另外,姜主任你再看看,咱們公司還有這方面的能人沒有,如果有也加入研發小組。
對了,咱們公司有經營閃存芯片嗎?”
最后這句話,當然是問姜宏的,姜宏想了想說道:“咱們沒有采購過這種芯片,給用戶組裝、維修電腦也用不到閃存。
不過我們可以從電腦上拆,只是拆下來,電腦恐怕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