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東以為優盤這玩意沒啥技術含量,但理想總是被現實暴擊,他發現要捅破這層窗戶紙還真需要一些功夫。
姜宏安排人專門騰空了一間會議室,擺上幾臺電腦,再配上一些工具,作為實驗室。
又一口氣買來20部數碼相機,把閃存和主控芯片摳出來當實驗材料,USB接頭不難找,關鍵是電子線路怎么設計,驅動程序怎么安排。
李昊自然是研究的主力,他把自己的家當都搬到了實驗室。
陳立東終于見識到了手工制作電路板的真實場面。
李昊首先根據芯片和其它需要加裝的元件,用CAD軟件設計好線路圖。
除了芯片、還要貼阻容電容,線路、插腳都要考慮好。
然后,根據線路圖裁剪覆銅板,板子整體為長方形,沒有按陳立東說的尺寸做,而是放大了一倍,等試驗成功后再追求精致。
覆銅板是用電子玻纖布浸以樹脂,一面或雙面覆以銅箔并經熱壓而制成的一種板狀材料。
李昊拿的是單面板,他先用洗潔精把銅板表面處理干凈,再用細砂紙打磨了一些看上去有些氧化的地方。
弄完這些后,李昊開始用復寫紙把打印出來的線路圖復寫到電路板的銅板上。
復寫完畢后,用很細的毛筆,蘸著調和漆,描在所畫的線條上。
有焊點的地方,用一根火柴棍,蘸著調和漆點一下,形成焊盤。
漆完線路后,打開吹風機,加快油漆干燥的時間。
接著,用鋒利的小刀修整線條,使線條盡量直一些。
接下來是蝕刻的環節,在一個敞口的玻璃杯子中倒入調配好三氯化鐵溶液,把剛才描完漆的線路板放進去,輕輕晃動,等到沒有劃線部分的銅板,全部被溶液腐蝕掉后,把線路板取出來,用水沖洗干凈。
接著,再用香蕉水去除線路板上的油漆,這時候,板子上留下的就只有電子線路了。
最后一個環節是打孔,開啟臺鉆,安裝上非常細小的鉆頭在焊盤的地方打孔,打完孔后,這塊線路板就可以插芯片和其它元器件了。
當王嘉琪從藍市趕了過來,正看到陳立東等人圍觀李昊給電路板打孔。
見到王嘉琪過來,陳立東叫停了實驗進程,介紹大家認識。
然后對張學東和李昊等人說道:“你倆抓緊測試這塊板子,能用就行。外殼和USB接頭不復雜,我會安排這兩樣的加工工藝。”
說完帶著王嘉琪走了出去。
王嘉琪的到來,給張學東和李昊又增加不小的壓力。
倆人都看出來,小老板對這個叫做“優盤”的東西勢在必得,發明還沒出來,就準備申報專利了。
王嘉琪當然不只是來辦理專利事宜,而是向陳立東匯報抽油機被仿制的事情。
那么,尹立山在董事會擴大會議上提到的,出口到國外的那些抽油機來自哪里呢?
王嘉琪告訴陳立東初步調查的結果,幕后黑手就是:
薊市石化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