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在陳立東手里的,是一件電子產品,長方形、銀白色外殼,很精致的樣子,是啥呢?
這東西叫做隨身MD播放器。
MD全稱MiniDisc,中文稱呼是迷你磁光盤,陳立東手里拿的是索尼牌子的。
隨聲聽,最早是磁帶機,接著是CD機,現在流行MD機,之后就是......
MD機也可以象CD一樣換盤片,MD盤片很小,通常見到的直徑為6.4CM。
常規的MD盤片只能儲存140M或者160M的數據,而CD可以儲存640M或者740M。
哪為什么要搞MD呢?因為MD機讀寫更方便。
MD由于采用了特別開發的磁頭、激光頭、機械部件,它的盤片也可以進行錄制,有音頻輸入和麥克風輸入兩種方式。
MD機的音質稍低于CD音質,但足以滿足非專業音樂愛好者的要求,又有較為可靠的數據存儲期,還具有磁帶機的可重復擦寫功能。對于一般消費者來說,可以簡單地認為MD機是CD機和磁帶機的中和體。
MD機再發展下去就是MP3。
MP3,通常指用來播放MP3格式音樂的隨身聽。
但嚴格來說,MP3是一種音樂格式,全稱是MPEG-1AudioLayer3,是當下流行的一種數字音頻編碼和壓縮格式。
注意,這種格式是日曼國一隊工程師發明的標準化格式,屬于有損壓縮格式。
有損,指的是在編碼時丟掉了音頻數據中對人類聽覺不重要的數據,從而得到了數據小得多的文件。
為什么要壓縮格式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個時代電子產品的存儲、傳輸能力有限。
在一個電腦硬盤只有640M大小的年代,很難想象一首幾十M的曲子怎么在個人電腦或者網絡上流行起來。
而經過壓縮后,一首歌的大小在1.5M到7M,經常見到的是4.5M,這就適合上傳和下載了。
在1995年7月的時候,日曼國這些工程師們在網絡上發布了第一款實時播放軟件MP3播放器:Winplay3,電腦用戶下載播放器后,還能從他們的網站上下載這種格式的音樂,還能打開網頁,在這個網站上實時播放網站上的音樂,當網絡傳輸速度大于每秒100kbit的時候,非專業的耳朵也能獲得不錯的音樂體驗。
以上就是說,MP3格式的播放軟件已經出現在網絡,流行音樂在MP3專業網站上出現并傳播,哦,也叫被盜版。
甚至,CD機、VCD機已經能夠播放MP3格式的文件。
一些音樂光盤專門收集、壓縮MP3格式的歌曲。
但是在1997年初,還沒有出現專門播放MP3格式音樂的隨身聽。
MP3隨聲聽,歷史上要到1997年底才會被棒子國的文光洙和黃鼎夏發明出來,到1998年成熟的電子產品開始上市。
陳立東當然不知道這些,但是他知道有這么一款隨身聽,也算業余歌手的他,想當年就買過這東西。
后世1998年秋天,他和小伙伴們去爬泰山,就把新買的MP3隨身聽丟在了半山腰。
說遠了,回到東華科技燕京公司的會議室。
對陳立東手里的MD多數人見過,張學東自然第一個捧哏:
“這是索尼的隨身聽,你拿的這個,看大小應該是MD機。”
陳立東心里給張學東點個贊,說道:“Good,我們接下來要研究一款新架構的隨身聽。”
“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說一下大致的思路,開發一款更小的隨身聽,用MP3格式的播放器,拋棄光盤,用閃存存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