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朋啟剛才的表現,確實有點故弄玄虛。
陳鳳合在給霍朋啟打電話的時候,評價過陳立東:“那小伙子,為人挺實在的,沒準你搞的工藝能找到金主。”
見到陳立東關注環保問題,老爺子心里就更敞亮了,所以把尾礦庫的污染問題說得嚇人倒怪的,就是為了引起陳立東的重視。
聽完講述,陳立東更想對霍朋啟說一句: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
這個湖就是尾礦庫,鹿鋼確實在明目張膽地排污!
而且,問題早在20年前就被擺上了有關領導的案頭。
小孩沒娘,說起來話長。
鹿鋼煉鐵使用的鐵礦石來自白云礦,按理說在礦山周邊選址建廠、冶煉鋼鐵最經濟。
但是,50年代考察選址時,由于礦區沒有水源,不具備建設鋼鐵廠和選礦廠的條件,只能在百里外靠近黃河的地方建設鋼鐵廠和選礦廠,就是現在位于鹿城市郊的廠區所在地。
最終,尾礦庫也就近選址在廠區周邊。
一直以來,白云礦的礦石開采出來后,直接運往鹿城這邊,進入選礦廠進行選礦,選后的尾礦傾倒進尾礦庫。
尾礦庫距離鹿鋼主廠區4公里,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壩體周長規劃設計12公里,目前建了5公里。
尾礦庫的庫容最開始是800萬立方,幾年前調整了設計,庫容擴到了2.5億立方米。
鹿鋼選礦廠,目前每年向尾礦庫排入尾礦約500萬噸到700萬噸礦渣和尾泥。
此外,還有幾個稀土公司以及冶煉廠在向尾礦庫內排放工業廢水,就是照片中的那些半人高的大管子,每年排入的污水接近200萬立方。
70年代末,尾礦庫引發的環境污染開始顯現。
庫內高度鹽堿化的污水通過土壤滲漏,進入周邊地下的潛水層,嚴重污染了附近地下水水質。
從那時起,尾礦庫周邊耕地肥力開始下降,動植物陸續受到影響。
鹿鋼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固壩體,對受污染的區域進行封堵、防滲處理。
可是,基本上只能做做表面文章。
就拿防滲處理來說,尾礦庫選址為黃河沖積平原,庫址土壤分3層,第一層厚4-8米,為輕粘土和亞粘土;第二層為砂類土,厚2.4-15米;第三層還是輕粘土和亞粘土層。這三層土壤,都不是很好的耐滲土層。
尾礦庫的壩體,不是鋼筋混凝土,不是磚瓦石塊結構,就是用輕粘土堆積而成的,滲漏是早晚的事情。
而且,尾礦庫南4公里就是黃河,據說已經有跡象表明,庫內污水已經以每年幾十米的速度向黃河滲透。
在有目共睹的土壤危害之外,蒙省、鹿城兩級政府以及環境學者還擔憂該尾礦庫潛在的潰壩風險。
這些年,華夏許多地方發生過尾礦庫潰壩災害,鹿鋼尾礦庫臨近蒙省最大城市鹿城以及中國北方最重要河流黃河,一旦潰壩,后果不堪設想。
此外,這個尾礦庫還位于地震多發地區,1994年和去年,接連發生強地震,地震威脅可謂如影隨形。
霍朋啟開展新的稀土選礦工藝設計,主要動因就是去年5月那場地6.4級地震,地震當時就出現了壩體裂縫,周邊涌沙等問題。
震后,蒙省和鹿城市領導到尾礦庫現
(本章未完,請翻頁)
場進行了視察,之后又開會部署安全工作,最后議定,責承鹿鋼抓緊解決尾礦庫的風險隱患。
在這種情況下,鹿鋼稀土院才由院長牽頭研究新工藝,處理尾礦庫的問題。
新工藝的著眼點是尾礦的利用,霍朋啟說:鹿鋼已經把尾礦庫的處理交給了稀土高科。
理由很充分,尾礦已經進行了選鐵,與原礦相比,所含的稀土平均品位已從5.5%提高至7%以上,那就沒有鋼鐵方面的事情了,只能交給做稀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