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便有典造道士送來碗筷,又將一個木盆端上來,盆中是冒著熱氣的粟米飯,一柄木勺斜插其中。尉遲真人站起身來,先搶過公孫真人手中的瓷碗、盛滿粟米,才將木勺傳給典造道士,讓他給楊朝夕等四人盛飯。眾人客氣了一番,便都坐下吃起來。
早齋簡單,幾人剛剛吃完,尉遲真人已經拉起公孫真人,急不可待地往演武場走。四個弟子一愣過后,便趕忙追上。演武場上幾個道士仍在練習,連江平一桿狼牙錘呼嘯生風,朝著方七斗的頭頂、心口、下陰分別攻去,卻被他兩柄短匕穩穩架住、不能寸進。連江平又倒轉錘柄,橫掃方七斗脛骨,被他輕輕一縱,躲了過去。尉遲真人便清幾下嗓子,幾個道士才停下手中動作,一起向尉遲真人和公孫真人這邊行禮。
尉遲真人跨前一步,正色道:“公孫觀主是我昔年好友,不光經綸滿腹,武藝也是相當厲害!有幸請他來咱們弘道觀做客,今日正好展示一番‘翠云道功’,徒兒們有眼福了!”演武場上的幾個弟子一聽,都欣喜起來。更有一個小道童高興地跑開了去,要去喊其他的師兄弟們一道過來觀摩。
公孫真人微笑著看著眾道人,聽他說完才喊道:“弟子們,列陣!”楊朝夕等四個弟子便在演武場上站成一個方形,方形跟在公孫真人身后,五人整整齊齊地演練起來——
靜若邙山北坐,動如林木搖風,進若天光穿云,退如江潮漸平,起若孤鴻別影,落如玉屑旋空,安若斗室點茶,危如廣廈將傾……意在行前,招招連綿,顧盼八面,胯穩臂圓。果真是極具道韻的一套好拳法!
尉遲真人看得心癢手癢,恨不得撲上去,將這拳法從公孫真人腦袋里掏出來,再塞進自己腦袋里。弘道觀圍觀的弟子雖似懂非懂,卻也覺得這拳法委實有些別的意思在里面,便三三兩兩地站在邊上,四肢僵硬地模仿起來。
一遍“翠云道功”打完,起勢和收勢的招數卻是一模一樣。或者說,只要體力不輟、精神不衰,這拳法便可一直打下去。
人力有時而窮!硬橋硬馬、猛打猛殺的拳法多如牛毛,但都需要體力、精力作支撐。這“翠云道功”拳路的獨到之處,便是不用太多的體力和精力,而這樣的套拳理,若真能用來與敵相搏……那就委實有些可怖了!
然而,異變陡生!就當公孫真人打完收勢、準備到旁邊休息時,一個人影卻陡然撲了上來。一只開山斬石般的拳頭、挾著勁風,正迅速在眼前放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