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茶修在定西王域卻是寥寥……
有一次,定西王霍望離了王城,開始游歷各州,巡視疆域。
而后,一位州統便拍馬屁一般,安排了一位茶修奉茶。
結果,那一杯茶,卻是足足等了快兩個時辰霍望才喝上。
端著茶,這位茶修還把先前那般道理一股腦的說完。
“按你此言,這狼騎不斷犯邊就是因為他們不喝茶。然后我定西王域的無數子民死于這狼騎的利刃之下卻也不該報仇,畢竟喝杯茶就皆可化解原諒,是這個意思嗎?”
霍望聽完后問道。
茶修不知該作何回答,只能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口中大叫著:“王爺饒命!”
但說出去的話,就如這泡好的茶。
茶色暈開,茶湯已成,卻是要如何更改?
最終被霍望以妖言惑眾之罪腰斬棄市。
臨走前,他狠狠的看了一眼那位州統。
沒過多久,那州統卻也是犯了個大罪,被砍了腦袋。
在霍望看來,這些茶修無非就是渲染概念的牟利之徒罷了。根本毫無建樹,亦無任何修為。
不多時,兩分抱了壇酒進屋,重重的放在酒三半面前。
酒三半拉住兩分問道:“什么酒?”
這一下確實把兩分氣笑了……
心想給你拿來不錯了,也不看看這是什么地方……要知道樓主他老人家可是涓滴不沾多少年了!沒想你小子卻還這般不識抬舉,竟然還講究起是什么酒來,看來非得帶你去那四季不凍河砍了腳不可。
“好酒。”
那些話在兩分肚子里饒了幾圈,說出口的卻是這兩個字。
酒三半想了想,卻是又把酒壇放下了。
“卻是我剛才有些沖動冒失了……向您老人家賠罪!”
這可是劉睿影第一次見到酒三半如此懂禮數。
狄緯泰也是聽罷也是笑著擺了擺手,并不在意。
隨即信手朝著前方一抓,一直酒盞好似憑空出現在手中一般,輕輕放在了酒三半面前。
讀書人修武,一般只修合一道。
便是由思考與知覺合一,天性與人性合一,鬼神與圣賢合一,最終達到外內合一。
第一層基礎便是要人們學會控制情感的表現,為了追求后面更高層次的合一之道,卻是要做到至誠、至善、至仁、至真的人性
而后有了這至誠、至善、至仁、至真,卻是才能完全的激發出人性中至陽至善的一面。
因為天道昭昭,明媚普照,卻是容不得一點兒陰影。
唯有此般,才能創制天下的綱紀,才能奠定文道的大本,才能通宵萬物皆需教化的道理。
至于這鬼神,卻不是話本傳奇里的鬼神,而是先祖與天地自然偉力的統稱。
與人之圣賢相比,鬼神自然是要高深莫測的多。
合一道要求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
當對人間圣賢的學說著作都做到融會貫通,旁征博引后。再對這天地偉力能夠了然于胸,爛熟于心信手拈來時,便是做到了這鬼神與圣賢合一。
而后不管是作文還是習武,便都可一筆橫貫今古,拳腳打穿南北。
然而合一道的終極,外盒合一看起來簡單,恰恰卻是個連七品黃羅月都很難以突破的關口。
因為這便是和張素所言的《知行合一論》,殊途同歸。
只是讀書人好面子,若是用了一模一樣的字眼,豈不是自認落了下風?
雖然把張素尊為了圣賢,但往后的文道至尊也總得有點功績才好吧?
既然無法創新突破,那就只能在文字上搞些彎彎繞……
什么合外內之道,即外內合一,外內合天誠。
什么品德意識與品德行為的合一。
什么成己與成物的合一。
說白了都是一個意思,就好比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無論哪一種,茴香豆卻還都是一個樣子,一種味道。
最后所達到的境界便是自身與天道的運轉。互相調和。
無論對方有多么強悍,我也不會失敗,因為我已溶身于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