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中松說道。
“好像……是這般道理。不過這位老婆婆賣的是鞋墊,說的是腳而不是手!”
這人接著說道。
“那我再問你,你走路之時先邁哪條腿?”
湯中松問道。
這一下回答倒是五花八門了,畢竟走起路來有人先邁右腿,有人先邁左腿,反正無論左右,卻是一定會有個先后……不然總不能像麻雀那樣,一蹦一跳的前進吧?
“你若是先邁右腿,那必然是右腳先著地。在邁出每一步時,你跟不知道這一步落下去踩實了會發生什么。即便下面布滿了鋼釘,注滿了沸水,你這一步既出,是不是也是開弓沒有回頭箭?若是強行撤步,非要向后打個趔趄不可!”
湯中松說道。
這一段話倒是引來周圍很多隱隱贊嘆之聲。
“所以啊,這走路和舉箸提筆一樣,都分個先后對不對?”
湯中松問道。
“是極……是極!兄臺此言卻是極為在理!”
旁人這一夸獎,卻是讓湯中松更加飄飄然了!
不過在他心中,向來是看不起這這一堆功利又虛偽的讀書人的,現下好不容易撈著了個機會,便決心要把他們狠狠捉弄一番!
“所以說,這左右有貴賤,雙腿分先后!這價錢不一樣是不是也該當如此?”
湯中松一拍手問道。
“不過……若是文房紙筆,賣的貴些,倒是理所當然。畢竟如兄臺所言,這人之右手,不論是讀書人寫詩作文,還是武修拔刀揚劍,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雙腿雙腳,雖然也分先后,但是這貴賤之說卻還是有些牽強附會吧……”
有人對著湯中松提出了質疑。
“你知道張素嗎?”
湯中松問道。
“當然知道,此等先賢之名諱,如雷貫耳,安有不知之理?!”
這人說道。
“那就是了,想必張素提出的‘知行合一’論,各位也是爛熟于心吧?”
湯中松接著問道。
“不知兄臺何意?”
這人卻是有些疑惑。
好端端的說著鞋墊,怎么又扯到了張素身上?況且這‘知行合一’論,文物雙道都奉行如若綱常,卻是又何必要再問一遍?
殊不知,湯中松沒說一句話,就在心里把這些讀書人又看輕賤幾分。
“‘知行合一’放在文道上不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自然要動筆墨,這就會用到右手。而行萬里路不是要靠一雙腿腳?難道不也是先邁出去的那條腿,先落地的那只腳更有擔當,更為重要?”
湯中松說道。
眾人聽聞卻是盡皆明了。
這些道理他們都知道,只是從來沒有像湯中松這般思考的如此深入過,一時間不由得心生敬佩,紛紛拱手稱是!
學海無涯,路漫漫其修遠兮。
這先邁出去的腿,自然是要承擔探索之職責。
沒人知道下一步究竟是康莊大道,還是刀山火海。
但只要認準了方向,決定上路,那這腿腳終究是要邁出去的。
“老婆婆,你這鞋墊究竟怎么賣?”
湯中松轉而對著那還在兀自不停,繡著鞋墊的老婆婆問道。
此時,一朵墨荷已然完工,只剩下最后將線頭一鎖,便大功告成。
“對他們的話,走路后著地的腳,一只十五兩,先著地的腳,一只二十五兩。”
老婆婆說道。
雖然仍舊貴的離譜,但這些讀書人一想到方才湯中松把這鞋墊以及左右腳先后邁出掛靠上的大道理,便也沒有人再出言不遜或是低聲抱怨。
“便宜!真便宜!這鞋墊要是穿上,真可謂是行張素之先路,探知行之根究!即便一時間看不出得意短長,時日一久,必然是高下立判!”
湯中松搖頭晃腦,說的煞有介事。
實則這鞋墊哪有什么區別?
幾十分錢的和這老婆婆幾十兩銀子的都是一般穿用。
況且就算你不墊鞋墊,又有誰能知曉?
總不能見面就脫靴子來炫耀顯擺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