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集團的成立,引起了國內廣泛關注。
畢竟對比前世,這會兒BAT根本不夠看,而且被沸騰集團橫插一腳后,前世國內各大巨頭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騰訊就不說了,對比沸騰集團只能算是個剛邁入二流的互聯網公司,阿里更慘,幾乎銷聲匿跡。
至于百度,去年才成立,今年才推出搜索引擎,可在沸騰集團的干擾下,很多本應該去這家公司的技術人才全都被沸騰集團給截胡了,導致搜索引擎上線晚了好幾個月,而且發展緩慢,目前國內最大的搜索引擎依然是google。
更有趣的是,就在集團成立大會不久,百度李總就來到沸騰,上門尋求融資。
對于這種主動找上門來的好事,方杰當然不介意摻和一腳,砸了1500萬美元進去。
現在方杰不缺錢,哪怕花了幾十億統合全國快遞產業,在韓國那邊還剛投資了兩家合資公司,依然不缺錢,這1500萬美元只是小靈通業務帶來的一小部分收入。
此前百度的股權結構比較簡單,去年已經經過了一輪融資,創始人團隊大概持股70%左右,剩下的則被花旗國的兩家風投公司的天使投拿去了。
如果按照歷史正常的發展,百度第一輪融了120萬美元,讓出了30%左右的股份,今年9月份展開第二輪融資,融了1000美元,又讓出了25%左右的股份,創始人團隊還剩下44%的股份才對。
但是今世沸騰集團的亂入,搶走了百度不少人才,盡管李總是當下國際搜索引擎排名前三的技術專家,可他一個人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導致百度發展速度被嚴重拖緩。
再就是禁軍事件加速了互聯網泡沫破滅的節奏,帶來了許多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百度在第二輪融資的談判很不順利。
第二輪融資方他們找的是沸騰的老熟人IDG,結果這家風投公司又是老樣子,扯了半天的皮,認為給百度投1000萬美元,還不如給沸騰的360導航投,其性價比更高,風險更低,圈錢更快。
畢竟如果沸騰做搜索引擎,估計就沒百度啥事了,IDG認為沸騰的方杰,不可能看不到這塊蛋糕,于是就想再等等看,結果事情就僵在那了。
這次沸騰集團成立大會,在互聯網業內影響頗大,甚至可以說徹底改變了行業格局,尤其方杰會上還提到了搜索引擎的戰略布局,使得李總趕緊放下身段,不得不求上門來,找比他年齡小了一輪的小屁孩方杰合作。
說實話,方杰確實打算2002年布局搜索引擎的,即便現在有了個百度,也依然不晚,實在不行還可以買買買,結果瞌睡遇到枕頭,自己還沒出手,對方先亂了陣腳。
于是沸騰集團的1500萬一進來,又沒患得患失的IDG啥事了,百度的股權結構也由此與前世歷史完全不同了。
這次融資后,沸騰集團拿到了百度的36%的股份,成為百度第一大股東,李總及其創始人團隊則保留了34%的一票否決權股份,剩下的就是花旗國的兩家風投公司,為此這兩家風投公司還追投了500萬美元保證自己的股份沒有被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