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你這么注重版權問題,上來就給我一個下馬威,那好啊,你這么義正言辭、義憤填膺,這么先天下之憂而憂,那咱現在就給你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你要是不來公司幫忙,那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張亞現在沒有加盟任何公司,但有自己的工作室,而且是音樂圈內炙手可熱的制作人,當然不可能莫名其妙就去沸騰工作,何況此前沸騰集團給他的印象很不好。
他這樣的文藝青年,對精神追求的要求比較高,能打動他的不是物質,家大業大的沸騰對他而言并沒有什么吸引力,甚至反感。
取得了本輪交鋒的勝利后,方杰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退了一步:“實在抱歉,可能是年輕氣盛,我剛才一激動,有些話唐突了。”
張亞這才把目光轉回來,好奇地打量著方杰道:“不知方總今年多大了?”
方杰道:“馬上21。”
“……”張亞再次傻眼。
他是69年的,也就是說面前的這位年輕企業家,比他小了足足22歲,可即便如此,在人家面前,他這個大叔竟然被壓制了,感覺自己這40多年好像白活了。
其實說起來,方杰穿越前也正好跟張亞差不多大,兩個四十不惑的人湊到一塊兒,本來應該是半斤八兩勝負難分,但他多了一個重生的優勢,比對方更有見識,取得主動權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過方杰并不想太欺負對方,笑道:“張先生比我的大,稱呼您張先生感覺太生分,也不尊重,叫叔又怕把您叫老了,我還是稱呼您張哥吧。”
張亞其實還是喜歡“張先生”這個稱呼,他朋友本來就少,害怕別人跟他套近乎,因為這樣他就可以也不用跟別人套近乎。
不過他自認為自己是個很有耐心也彬彬有禮的人,所以只是笑著點了點頭,算是接受了這個稱呼。
方杰繼續道:“那么張哥,關于《超級女聲》這個音樂選秀節目,您怎么看?是否愿意接受節目組的邀請呢?”
張亞沒有正面回答問題,而是問道:“你們做這樣一款綜藝節目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說,這個音樂選秀節目的選拔標準是什么?如果您的公司選擇一名音樂人簽約,會更偏好她在哪方面的表現?是一以貫之的職業素質還是某種‘未知性’?”
好吧,這就開始起文藝范了,那就來吧。
方杰思考了幾秒后,應答道:“目的有很多,主要是給那些女孩子們一個圓夢的機會,同時也是讓大眾們通過這個節目,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沸騰集團在這個項目上的投入已經接近一個億,所以靠節目本身,顯然是很難收回成本的,所以請不要懷疑我對音樂的誠意。”
見張亞愣了愣后,露出贊賞的眼神,方杰心知對方已經有所觸動,但也知道這個BOSS還沒掉血,甚至都還沒破防。
于是繼續道:“評判標準的話,當然還是職業素質,在同等背景下拼的就是個人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感知事物的方式。我學的是藝術設計專業,但相信在音樂領域,這一因素占比也是極大的,在同等知識結構和技術背景下,我認為這一條件能夠讓人脫穎而出。”
如果坐在對面的是其他人,方杰在用詞方面肯定不會這么講究,所謂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感知事物的方式”,通俗點說其實就是有沒有音樂天賦,會不會選歌,找一些適合自己風格的歌進行比賽,演唱方式、技巧是否能感染到聽眾。
但是既然要起范,話就不能說的這么直白,得把逼格拉上去,讓人覺得似懂非懂、高深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