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VE:勢力戰爭》版本中想要跑馬圈地,并不是說把艦隊開到一個無人的星系,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太空堡壘基地了。
盡管游戲官方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玩家打造自己的家園,讓玩家可以互相拆家,但冰島游戲公司還是很有節操的,在形式和內容上,都增加了很多流程,讓這個玩法至少看上去不那么地直白單調。
首先一點,就是要攀科技樹,如果軍團的生產研發技術達不到要求,是無法生產或者只能生產較低級別的設施和要塞的。
所以一個小軍團,或者剛剛成立的軍團想要圈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不是說隨隨便便組織一幫人就能霸占一塊星域當山大王,得培養自己的生產制造后勤號才有資格成為一方勢力。
而軍團后勤號,一個還不行,往往是十幾個號,往不同科技技能方向專精發展,才能節省生產時間和資源消耗成本,高效配合軍團完成霸業。
所以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前世的時候,后勤玩家往往就是如此,一個人控制幾個號甚至十幾個號,前期總投入至少得好幾萬,一般都是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不是游戲幣,是現實貨幣。
這類玩家有的是軍團自己集資培養的后勤號,也有的就是純職業玩家,前期投入這么多錢,后面都會加倍賺回來。
這其實就是刺激玩家消費和激活游戲內部經濟的一種手段。
表面看游戲每天在線人數只有1、2萬人,實際上,每個月充值的玩家人數起碼是這個數據的兩倍,畢竟一個賬號是不可能把《EVE》里所有方向的科技技能全都掛滿的,但凡有點經濟實力的游戲老板,比如方杰這樣的,都會多開小號甚至N開,分不同方向掛技能。
而玩家們用充值點與游戲幣進行互換,無論充值點如何進行內部流通,真正賺錢的是游戲公司,只要玩家還繼續玩下去,賺到的游戲充值點就不是真金白銀。
玩實力戰爭,除了攀科技搞后勤,還得刷聲望值,用聲望值找NPC勢力換取一些特殊的與勢力戰爭玩法有關的材料資源或裝置設備。
《EVE》里的聲望值,與傳統網游里的聲望是有區別的,說是聲望,其實就是軍功,其本質是一種換取特殊資源的游戲幣,獲取的方式就是完成游戲里的各種任務,或者刷怪。
而《勢力戰爭》版本下,還增加了一個快速獲取途徑,玩家可以加入四個NPC種族國家陣營,以幫助己方陣營爭奪占領對方星系,擴大領土范圍為游戲目標。
這也是這個版本被叫做「勢力戰爭」的原因之一。
玩家軍團勢力成長起來之前,可以先加入NPC勢力陣營,模擬體驗一下勢力戰爭玩法,為后期玩家軍團自建勢力積累戰斗經驗。
說是模擬體驗,NPC的星艦基本上就是打醬油的,其實主要就是玩家與玩家之間的PVP活動,無非是代表NPC勢力陣營參與罷了。
玩家通過系統報名參加勢力戰爭后,就相當于《傳奇》里從和平模式變成了公會模式,可以在兩個NPC國家陣營交界地帶,與敵對陣營玩家對相鄰星系進行攻防戰,可隨意擊殺其他國家陣營的玩家,而不必考慮星系安全級別。
這種玩法類似于奪旗,其核心內容,就是只要呆在星系內「復合物」附近的一定范圍內,己方奪旗進度條就會增長,達到一定的時間就算是完成了占領,前世被玩家們俗稱為“繞桿子”。
繞桿子期間,當然會有NPC也有敵對陣營玩家前來防守,因此雙方往往會對某一個星系進行反復爭奪,這其中不光關乎到勢力聲望的獲取,還關乎可以順帶殺人越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