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少國外媒體都不遠萬里跑到華國來,專門對這款游戲的主策,也是華國首富方杰進行了采訪。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層“你們華國堅決反對的,我們就要堅決支持”的意味在里面,有點想要帶節奏的心思。
不過方杰開口的第一句話就讓對方有點無地自容:“你問這款游戲的創意來源?啊?當然跟我們華國沒什么關系。這不明擺著的么,創意來自90年代初,你們歐洲的一場戰爭,就是那場著名的薩拉熱窩圍城戰。”
“這場戰爭怎么發生的,我不了解,孰是孰非,我也不想評論,我只講跟游戲有關的一些事情。”
“這場圍城戰,攻方將薩拉熱窩城圍困了46個月的時間,對應了游戲里的46天時間,加上游戲片頭戰爭開始和片尾戰爭結束的兩天時間,一共48天。只要玩家能生存48天而不死,戰爭就會結束,游戲就通關了。”
“游戲之所以設定玩家白天無法出門,那也是符合真實情況的。”
“薩拉熱窩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城市,從四周的山上,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城內的幾乎全部。聽說戰爭期間,山上每天都有狙擊手守著,只要看到城里有人走動或發現人影,山上就會飛來子彈。所以,城里的平民只能在狙擊手沒法襲擊的夜晚出門搜集物資,想辦法生存下去。”
“游戲制作初衷,自然是為了反戰。盡管內容上可能會讓玩家們感到有些不適,但如果了解那段歷史,就應該知道,現實中是46個月的圍城,而不是46天,我相信真實情況遠比游戲里更加殘酷。”
“當玩家們在為活過這幾十天時間而感到無比痛苦的時候,不妨想一想那場真實戰爭當中的平民們,與那些平民相比,玩家們應該感到無比的幸福和慶幸,也許這樣就不會太過難受……”
當老外們得知《我的戰爭》竟然是源自歷史上真實事件改編而來時,這款游戲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更加拔高了一層不止,游戲時的代入感也更加強烈了。
要知道自2001年之后,國際上這些西方發達國家們就陷入了多事之秋,尤其是今年,每個月在他們國家都有爆炸襲擊事件發生,以至于民眾們的反戰呼聲愈演愈烈,花旗國那邊前不久還舉行了大規模的反戰游行示威活動。
在這樣的國際社會背景下,《我的戰爭》這款游戲的推出,可謂是恰逢其時,非常符合當下西方國家的政治正確性,獲得了無數民主人士或黨派的強烈支持,或者說成為了他們的一種斗爭工具。
所以游戲在海外的爆火,除了玩家們在游戲時感同身受之外,也有一些政治勢力在背后推波助瀾,如果制作這款游戲的不是一家華國公司,其游戲策劃不是華國人,恐怕真能拿回一個諾貝爾和平獎。
最終獲獎肯定是不可能的,但象征性地弄個提名還是沒問題的。
諾貝爾和平獎是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提名,次年10月份公布結果,頒獎典禮于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并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這與其他諾貝爾獎不同。
而挪威,北歐五國之一也,最喜歡講求的就是道貌岸然的那一套,這種題材的游戲非常符合他們的口味。
而且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不像奧斯卡提名那樣,只有幾個名額,多的時候,幾百個提名名單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這種大白菜爛大街似的提名,多方杰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不是什么很稀罕的東西。
不過當消息傳到國內,之前大罵方杰和沸騰集團的那些保守人士,全都啞口無言一臉懵逼,就感覺臉上火辣辣地疼。
這年頭不就是如此嘛,就算不拿獎,只拿個提名,就沖諾貝爾獎這么大的國際名頭,都算是光宗耀祖了,就像國內的那些所謂的文藝電影一樣,出去拿個獎鍍鉻金,回來的時候,地位和風評立馬就變得不同了。
現在方杰就是如此,之前罵他最兇的那一幫人,現在全都遭到了反噬,成了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