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需要通過積累科技點,點亮并不斷升級科技樹上這些門類,加快科技點的產出和進化速度,最終完成宇宙生命的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輪回。
其核心玩法,就是積累科技點和升級科技樹,而游戲的核心意義,實際就是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湮滅,游戲的樂趣主要體現在科普趣味上。
本來方杰的想法是,《我的世界》、《我的戰爭》和《我的起源》,作為「我的系列」游戲三部曲,試著一起扭轉國人對游戲的看法。
《我的世界》盡管聯機生存模式很沒下限,但單機模式,其實是一款益智游戲,可以很好地用來開發少年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空間力、記憶力、計算力、邏輯力等等。
《我的戰爭》,其實是一款宣揚真善美、反對戰爭的游戲。
而《我的起源》,則是科普教育性質的游戲,為的是提高少年兒童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科學的認知。
三款游戲其實都是有教育意義的,只不過陰差陽錯之下,最終只有模擬器游戲《我的起源》沒鬧什么幺蛾子,很快就被家長們認可并接受,甚至還被有關部門推薦為了中小學課外科普游戲。
若干年之后,《我的世界》也總算獲得了同樣的待遇,唯有《我的戰爭》,盡管拿到過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在游戲史上的地位也足夠高,卻依然被列為了禁忌游戲,就連方杰自己,也不愿意把這款游戲重新開放給國人玩家。
由于三部曲計劃被打亂,方杰只好在《我的起源》這款游戲上進一步更新加碼,使之最終成為一款關于各種起源系統的龐大模擬器。
最初版本的《我的起源》,只對動物門類和人類文明的起源發展進行了模擬,到了第二版,對主科技樹的兩個科技文明節點,分別做了一個詳細的起源副本。
眾所周知,小屁孩們,男孩們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就是汽車、恐龍,女孩子們喜歡洋娃娃和廚具。
所以《我的起源2.0版》中,專門對恐龍生物的進化,以及植物進行了細化模擬,小朋友玩家們,可以通過這個版本了解恐龍時代的所有恐龍種類、習性等信息,還可以學習掌握非常詳細的植物及其它們產出的食材,并可以點亮相應的食譜科技樹,烹飪出美味的食物圖鑒。
而到了《我的起源3.0版》,游戲又進一步作出了重大更新,加開了一個宇宙模擬器,玩家從一顆太陽開始模擬出整個太陽系,包括所有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然后進一步擴大到銀河系、河外星系以及整個宇宙。
等到了4.0版本時,游戲又單獨對水星、火星建造行星基地進行了系統化模擬。
總而言之,《我的起源》就這樣不斷更新升級版本,差不多每半年一次,從1.0版本一直往后無限更新了下去,由此這款游戲,也成為了華國少年兒童小時候重要的科普游戲或者說讀物。
很多年以后,每當游戲更新時,很多已經畢業工作或者成家立業或的人,往往會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進入這款從小陪伴他們一起長大的游戲體驗更新的內容,因為游戲幾乎已經成了他們的生活一部分。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的起源》這款游戲后來也被很多人戲稱為《游戲百科全書》。
而這就是游戲的教育意義,總算是讓方杰的不懈努力沒有白費。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當下的實際情況是,7月份上市的《我的起源》,其實是有點趕鴨子上架的因素在里面,畢竟《我的戰爭》自我封禁了,只能讓半成品1.0版本的《我的起源》趕緊頂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