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在叫許孔杰出來也不合適,忽然……高典想到一個人,他還有一個朋友。
來到魏巧依的甜品店里,高典見她正忙碌著。
自覺去收銀臺幫忙收錢,等忙完之后,魏巧依說到:“你先坐會,我去廚房。”
“你去廚房干嘛?”高典疑惑道,這不客人都已經離開完了嗎?
“我去做月餅。”魏巧依說。
“月餅!”高典忽然來了興趣。
要看就要到中秋節,正是吃月餅的時候。
“我能學學嗎?”高典問到。
“當然可以,你想學我教你。”魏巧依笑道。
“那謝謝你了。”高典開心道。
正好學了怎么做月餅,回去也可以給父母做一做。
跟著魏巧依走進廚房,看著案板上放著面粉、干果、火腿、模具等等東西。
月餅是傳統面點,一開始是作為祭祀月神的食物存在的,后來也沒有太大的變化,在祭祀這天吃月餅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只不過祭祀日變成了中秋。
月餅一開始的時候,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甚至大小、厚薄都有不同。直到明代才定型為圓形,到了清代更是發展出四大流派。
分別為廣式月餅、蘇式月餅、京式月餅和滇式月餅。
當然,到了現代,月餅的種類越發多樣,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烘焙類月餅,發展出了冰皮月餅,這種月餅不需要用烤箱進行烘焙,而是放在冰箱里冷藏后食用。
除了制作方式的改變,在內餡的改變是最大的。
如今的月餅,你在市面上尋找,許多不可思議的餡都有,像什么辣條餡的、螺螄粉、小龍蝦這些奇葩口味的都有。
當然味道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個人口味不同。
總得來說,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月餅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發展出不同種類和口味的月餅。
“我做的是廣式月餅,我從一開始做,你有不懂的就問我。”魏巧依說到。
高典點點頭。
月餅的制作,每個種類的做法都有區別,像廣式月餅是不用酥油的,也不用烤出酥皮來。
但是像蘇式月餅,就要用到酥油,在烤的時候是需要烤出酥脆的酥皮來的。
月餅的做法大同小異,都是做好面皮,包入內餡。
小時候高典常吃的月餅就是廣式的五仁餡月餅,這是一種經典的口味,但是高典不是特別喜歡,倒是他父母爺爺輩很喜歡吃。
那時候過中秋節時,家里總會有很多月餅,都是別人送的,當然自家也會買來送出去。
高典小時候吃月餅,最喜歡吃的,就是月餅表面的皮,他總是偷偷的把皮吃完,然后餡就丟了。
“月餅的餡看你自己的喜歡,不過每種餡的比例有所不同,我先把我現在做的餡比例和你說。”魏巧依說到。
她的面皮已經做出來,接下來就是包餡。
“包餡的時候你要注意,中間薄一些,四周厚一些,然后包餡的時候手指將口收攏。”魏巧依一邊包,一邊給高典指導。
“皮要包的厚薄均勻,要是一些地方厚,一些地方薄,等你烤出來就會影響味道。比如厚的地方沒有烤透,薄的地方烤糊了。”魏巧依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