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晚上,你打烊之后吧,記得多留一些食材。”魏巧依說。
“好。”高典應了聲。
隨后,魏巧依推開門走出去,一個人回家了。
幫忙招待,高典倒是沒什么意見,朋友之間互相幫忙嘛,只是他有些疑惑。
如果魏巧依不會制作面點,那么他來招待,一點疑惑都沒有。可魏巧依的面點水平,比他還高,這讓他來招待做什么?
想了一會兒,沒有什么答案,高典便把門關了。
…………
莫主編深夜還坐在電腦面前,寫著采訪稿。
《風味》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美食雜志,其體量是相當大的。
《風味》雜志如今也在學著緊跟潮流,傳統媒體的紙質雜志依舊在發行,同時電子版的雜志,也同樣在發行。
除此以外,還有公眾號這些。
《風味》能夠做成全國最大,在業內最具權威,自然有著自己的特點。
《風味》雜志在華國大部分地方,都配有一名主編。
比如莫主編,就是負責當地這片區域,其它地方就不歸他管了。
其它的美食雜志,一個主編便把全國都給說完了。
但是《風味》不同,當地的主編,口味、喜好都是偏向于當地的,所以更有代表性一些。
一本雜志,每期的內容是有限的,像專訪這種內容,不是每個主編都能上。
能夠上一期專訪,對于主編來說,好處很大。
這個機會不是想有就有的。
好在總部預留了專訪的位置,報道幾位天才廚師。
高典是預留著位置的,他自然要好好寫這個采訪稿,爭取把這次專訪做的精彩一些。
自從成為《風味》的主編之后,莫主編已經很久沒有這樣熬夜工作了。
若非這次是做專訪,他估計也不會熬夜工作。
人到中年,頭還有些禿,力不從心。
改了又改之后,莫主編才去睡覺。
之后他會再看看,有沒有什么地方需要改的。
當然,這篇采訪稿上面的問題,也并非全部都需要高典回答。
他回答那些,是看他自己的意愿。
而莫主編,會根據高典的回答,進行一些修改,最后才形成專訪發出去。
距離約定的時間沒兩天了。
莫主編躺在床上,默默思考著。
煙頭在黑夜里明滅不定,窗外不知什么什么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滴滴答答。
…………
第二天,高典起床感受到一絲涼意,現在已經快要到夏天了,天氣依舊不是很炎熱。
他騎著三輪車,去市場上購買食材。
昨天面粉用完了,今天還得多賣一些面粉回來。
還有一些其它的食材,都需要購買。
高典有固定的幾個供貨商,都是他精挑細選的,直接過去拉貨就是,不用兜兜轉轉的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