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心樓新開,各種問題都有,高典和魏巧依也沒有什么管理的經驗。
兩人都是摸索著來。
魏巧依其實要好一些,她雖說也沒有什么經驗,但從小耳濡目染,也懂得一些。
相比之下,高典就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了。
他從小到大,管理過最多的人數是四個人,那時候高中,他是班級學習小組的組長。
兩人是合伙開的店,不能什么活都落在魏巧依一個人身上。
廚房里,歸魏巧依來管,她是總廚。
但是另外一些事情,就需要高典來操心了。
之前設計小程序的事,魏巧依找了朋友,已經談妥,不過要做出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他們看來是一個小程序,可是真正做起來,可并不簡單。
小程序還沒有做好,現在典心樓的限定菜品,就需要服務員多辛苦一下。
什么時候遞出去,什么時候不遞出去,都需要和廚房配合。
口碑是慢慢形成的,典心樓才開不久,還沒有形成特別穩定的顧客,口碑也還在成型的過程當中。
現在典心樓的顧客,連之前高典典心鋪的顧客都趕不上,不過消費水平是遠遠超出典心鋪的。
不過,典心樓的潛力,卻比典心鋪的潛力更大。
典心樓的生意慢慢火紅,卻也讓一些人眼紅。
現在的餐飲行業競爭太激烈,在c城那邊高典就見識過,老牌的飯店都被逼組成聯盟,一同對抗新興的飯店。
餐飲的市場,其實是很大的,不過那是整體。細分之下,低端的市場最大,高端的市場最小。
華國有錢人是挺多,可是有多少人愿意每頓花幾百上千?
有肯定是有,那于整體來說,不過少數。
這些少數人,就是高端市場的目標人群。
典心樓的定位是高端,目標客戶也就是那些消費水平高的人。
這個市場太有限了。
如果說之前高典的典心鋪,只是和周邊的餐館競爭。
那么典心樓就是和整個城市的高端飯店競爭。
當然了,現在的典心樓,雖然被人注意到,但是并未太過在意。
眼紅的,只是一些和典心樓一樣,才開起來,生意卻不好的那些。
老牌的高端飯店,其實是沒在意典心樓的發展。
…………
蘇閔收拾著東西,準備去新開的典心樓做一個品鑒。
身為美食評論家的她,這是她的工作。
在網絡上,有很多人關注著蘇閔,這些關注她的人,一部分是愛吃的,另外一部分是看熱鬧的。
和如今很多網紅博主不同,蘇閔成名很早,在十幾年前就小有名氣,如今在業內,也算是最有名的那一小撮人之一。
蘇閔是專業的美食評論家,她的文章時常在美食雜志上發布。
這也是她的收入來源之一。
后來網絡發展,蘇閔也隨之注冊了自己的社交賬號,并且在社交賬號上面也會不定時的發布一些美食點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