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遠趁著買車,請公司的兄弟們搓了一頓,然后特別對研發部門的兄弟們說,
“技術部門的兄弟,你們是最辛苦的,你們的功勞也是最大的,公司想有要有很好的發展,離不開你們的技術突破。
所以趁著現在大家都在,我向大家保證,獎金,工資和各種待遇還要跟你們提高,絕不會少。”
說完又贏得了大家的一片掌聲,凡是提高待遇這樣的話題,員工們最喜歡聽聽了,同時聽起來最舒服。
大家辛辛苦苦的為什么?
像這種私營企業的打工仔,來自天南地北,操著各種口音。
大家離鄉背景,不就是想賺錢嗎?
在90年代初那種環境下,大家都剛剛從家鄉出來沒有多久,思鄉的情節很濃的。
那時候不像現在,在外面漂泊慣了,加上有些全家人都在外面,而且漂了一代又一代。
已經漂習慣了,就算有鄉愁,也比第一代打工人要淡的多。
那時候在外漂泊的打工者們,最喜歡聽思鄉的過去,這種歌曲在大家聽起來特別的有共鳴,甚至熱淚盈眶的跟著唱。
最早的就是李春波的小芳,淡淡的歌聲,淡淡的憂傷。
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
長得好看又善良,
一雙美麗的大眼睛,
辮子粗又長...
想當年這歌聲讓多少人熱淚盈眶,邊流著淚邊跟著唱,如果去卡拉ok,這些歌都是首選。
還有韓磊的走四方,走四方,天蒼蒼,地茫茫,歲月長又長...
光頭李進的,你在他鄉還好嗎?還有后來的九月九的酒,老鄉,李春波的一封家書,等等等等歌曲,構成了那個獨特的時代,打工人的精神食糧。
當第一代打工們走出家鄉的時候,當他們背著行囊,含淚向父母招手,向妻兒告別,向家鄉揮手示意的時候,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
一個時代就這樣開啟了。
這是一個流浪的時代,也是一個千璽的時代。
在這樣的大潮中,千千萬萬的流浪者,打工者融進了滾滾的大潮,從此就像侯鳥一樣,南來北往的飛翔。
每當暑去冬來,春節臨近,每當家鄉雪花飄飄的時候,流浪在外面的打工人,一波又一波的背起行囊,從人山人海的火車站,不顧一切的擠上火車,開始了北返自行。
他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帶著心中的向往,和濃濃的鄉愁,以及口袋里用辛勤勞動和汗水換來的鈔票,用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姿勢,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趕往自己千里以外的家。
第一代打工人,他們向往的家,他們心中無限牽掛的地方,不想現在小樓林立,更不是水泥路貫通。
而很多還是茅草屋,坐落在偏僻的鄉下,除了鐵路,公路是那種很爛的石子路。
鄉間小路更是羊腸小道,當終于下了火車,又下了汽車,扛著蛇皮口袋,里面裝的幾件皺巴巴的衣服,還有跟父母親人買的禮品。
深一腳淺一腳的踩在鄉間的路上,心是那樣的激動。
第一代的打工人,總覺得家鄉的空氣都是甜的,能呼吸上家鄉的幾口空氣,就是能消除一年辛苦勞碌的疲憊,讓人神清氣爽,一身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