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1章漢奸英雄間諜
“瑪爾塔,問問他對他的曾祖父了解多少。”
咖啡館靠窗的位置,坐在里側的衛燃換上俄語漫不經心的說著,同時卻也拿起了那一沓手稿隨意且快速的翻看著。
“你也學會日語了”夏漱石趁著瑪爾塔和他帶來的鬼子溝通的時候好奇的問道。
“我學那破玩意兒干嘛”
衛燃漫不經心的答道,“這上面不這么多漢字兒呢嘛,猜也能猜個七八不離十。”
“要不我幫你翻譯翻譯”夏漱石提議道。
“不用”
衛燃一邊翻一邊答道,“你都說了這上面沒線索了,翻譯純粹是浪費時間。”
“也行”夏漱石點點頭不再多說,同時卻也暗暗琢磨著,他和對方到底差了多少。
雖然沒有細看,但衛燃卻也大概從目錄和翻閱中看出來,這沓手稿基本上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這頭名叫平野大翔的鬼子參軍之前的經歷。
第二部分是在華夏戰場“做生意”的經歷,第三部分則是離開華夏被派往了菲律賓的戰斗經歷。
而最后一部分,自然是戰后的余生,針對性的翻了翻,這一部分也是未完成的部分。
將這一沓手稿裝進文件夾,衛燃端起咖啡,趁著身旁的瑪爾塔和對面的鬼子溝通的功夫陷入了沉思。
他是個歷史學者,對面的夏漱石同樣是個歷史學者。
正因如此,他們二人對大阪師團的看法要清晰而且客觀的多。
甚至可以說,他們二人或許比相當一部分鬼子對這支部隊的看法都要更加的客觀和公正。
無論網絡上如何調侃,“只會做生意的大阪師團”終究也只是個綽號罷了。又或者說,太多人對這個綽號進行了曲解。
什么是做生意
最好的例子莫過于穗穗,她就是個足夠專業的生意人,衡量每一筆交易的成本、風險和利潤,然后客觀冷靜的選擇交易或取消交易,又或者為了達成交易,思考怎樣規避過高的風險。
同樣的道理,在二戰時期,相比鬼子內部那些人均畜生動不動就要碎個玉或者萬個歲的師團,大阪師團卻要相對冷靜的多。
它們幾乎在用生意人的眼光對待每一場戰斗,成本多少、利潤多少、風險多大,能打肯定要打,打不過肯定要跑。玉碎玩去吧!傻b才白白送死!
這就是大阪師團的生意,換言之,這是一支勁敵,頭腦冷靜真正在打仗的勁敵,這玩意兒的危險程度其實要遠遠高于那些瘋狗師團。
那么這位平野大翔的生意又是什么生意呢衛燃在思索間拿起了那把斷刃的武士刀。
雖然這把武士刀只剩下個刀柄,但無論做功還是用料都能看出來,這絕非鬼子后期配發的那些大路貨鐵條。
僅憑這一點就能確定,這頭鬼子的家底兒頗豐。
另一方面,刀柄末端殘存的藍色“刀緒”,也暗示著這把刀的主人應該是個“尉官”。
將這提供了些許猜測的刀柄放在一邊,他又拿起了那把牛角梳子。
這把梳子做功倒是格外的精致,其上鑲嵌的螺鈿還拼湊出了海浪的圖案。只可惜,這東西顯而易見沒有任何線索價值。
放下梳子最后拿起那本相冊翻開,衛燃不由的挑了挑眉毛,這相冊里的照片是在申城拍的!
繼續往后翻了翻,照片里頻繁出現的一只鬼子的少尉軍銜也驗證了他的猜測。
只可惜,這些照片里大多都是各種背景的單人照,少數的一些合影里,那頭鬼子旁邊站著的也都是同一個穿著和服,長得還算好看的鬼子娘們兒。
一頁頁的將這本相冊翻完,衛燃不由的搖搖頭,這相冊里同樣沒有太大的線索價值。
“所有的線索都來自那份回憶錄手稿”
夏漱石直到這個時候才開口說道,“按照手稿里的自述,平野大翔在申城的時候是個司務長。”
“所以生意是怎么回事”
“這位平野大翔有兩個朋友,分別是兵站部隊醫療部的藥劑少尉和物資部的負責物資管理的一位少尉。”
夏漱石說道,“這位平野大翔有個翻譯,日語名字叫川口親善,據描述以前是個買辦,這位平野大翔從他的朋友那里弄來的一些藥品和一些因為狀況不好淘汰的武器和彈藥都是通過這位川口親善賣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