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兵程官印,1943年5月底,石牌保衛戰期間,于白刃戰殺敵9名后陷入包圍,與好友楊齊治跳崖后獨自僥幸,后經民夫搭救幸存,本人列入石牌保衛戰陣亡名單。
同年秋,程官印傷愈后,于自行歸隊途中被征召加入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軍,任通訊兵。
衡陽保衛戰期間,程官印堅守47天后,于城破巷戰期間,因房屋坍塌遭掩埋,后經抬尸隊搭救,藏于腐尸下僥幸逃生,后經衡陽城外游擊隊搭救再次幸存。
抗日戰爭結束后,程官印無意參加國共內戰,多次往返于衡陽、長沙、石牌等地尋找弟弟程兵權及妻兒無果。
1949年10月,經多方打聽,追趕十八軍殘部前往廈門再次入伍,以炊事兵身份跟隨十八軍殘部潰往苔島尋找弟弟程兵權。
1964年,程官印試圖偷渡海峽返回大陸遭逮捕,因時任巡邏隊長林阿勇失手砍傷致殘。
1987年冬,經好友李小五、盧濟方資助,程官印終得返鄉,奈何尋親無果,短暫停留兩日后返程。
1998年冬,程官印因心梗病亡,遺有一子程懷謙。
民夫陳順,原系豫省難民,因屢次遭遇拉壯丁裹挾至衡陽城。
衡陽保衛戰末期,陳順臨陣脫逃,救下好友程官印之子程懷謙并養做義子,并安葬程懷謙之母劉雁知于衡陽城外湘江畔。
1948年,陳順協助養子程懷謙,于長沙城外湘江畔立石刻字。
1952年清明節,攜養子程懷謙重回湘江畔祭拜時邂逅程兵權。
同年,陳順及程懷謙父子,經程兵權協助遷至箐島定居務農。
1955年,收養好友程兵權之子程孝先。
1976年,陳順積勞成疾早逝,終年49歲,遺有養子程懷謙、程孝先、孫輩陳豐年、陳滿倉、程湘根、程湘水等。
1982年夏,經程懷謙、程孝先商議后,將程兵權夫婦墓,以及劉雁知與程官印衣冠合葬冢,一并遷葬于箐島。
另,1971年,為修建湘江一橋,江畔程字刻石用于該橋西起第6座橋墩奠基。
這.
衛燃怔怔的看著這條過于精準的備注,內心卻只剩下苦澀。
在他的沉默中,金屬羽毛筆另起一行寫下了一行位于箐島的地址,接著又寫下了一串聯系電話,以及一個名叫程湘根的名字。
寫到這里,金屬羽毛筆再次另起一行寫道:人生三大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卻都苦不過海峽相隔的一杯湘江水和一碗鄉愁。
在衛燃的嘆息中,淡黃色的紙頁終于翻到了背面。
但這一次,這一面卻并沒有紅色的漩渦。
在他的旁觀中,那支金屬羽毛筆繼續寫下了一行行文字:
終幕
任務要求:送程官印回家團聚
“啪嗒”
完成任務的金屬羽毛筆砸在了淡黃色的紙頁上,只留下了一個僅僅只有10天的倒計時在一秒挨著一秒的跳動。
“是要送回家,是該送他回家了.”
衛燃疲憊的嘆了口氣,將手里僅僅只是吃了兩口的燒餅夾灌腸放回了笸籮上。
摸出煙盒點了顆香煙,衛燃在平復了心緒之后打開微信,給李羿忠撥去了語音通話。
只不過,還不等對方接通,他卻又將其掛斷,轉而撥給了穗穗,接下來的事情,他需要女王幫自己個忙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