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京長寧,文華殿。
此時此刻,不僅只有沈秋一人凝眉握筆,同一時間,諸參考士子面容上,大都帶著幾分相似。
沈秋、呂文書、李鴻之、甚至還有著年過三旬,于涼州通過州考的陳朝年...
他們的目光,沒有一人可以從這殿試的最后一題之上,忽略過去。
只見那卷尾末題之上,赫然寫著:
“結合朝政,且評價夏皇一生功過。”
簡簡單單,從頭到尾不過只有一十三個字。
但就是這一十三個大字,卻足以叫所有看到這里的人,都不住的心驚膽顫!
瘋了吧!
考題之上,雖并未指名道姓,但在這殿試之卷上能以夏皇代稱者,除卻那端坐于內殿,正在靜候諸多學子答卷的洛離之外,還能有其他人否?!
莫說是英明神武如洛離,一生為了大夏南征北戰,就算是昏庸如前代夏皇,帝王之威儀,怕也不是可以隨意置喙的吧!
堂堂殿試,考的自然是真才實學,如果一味奉承歌功頌德,難免會討人不喜,落了下乘。
可要是真寫出了什么惹得今上不滿的地方,那帝王雷霆震怒之下,又豈能有完卵乎?
這尼瑪哪里是考題,是來讓他們送命的吧!
隨著時間的流逝,殿試之中的氣氛也越發壓抑了起來。
一時間,不少學子內心冷汗直流。
片刻,甚至還有一對洛離心懷崇敬的士子壯著膽子,抬起頭來躊躇片刻后,方才顫聲開口,聲音帶著些不確定的道:
“學生斗膽有一言,請問各位大人以及今上。”
“這考卷第三大題,是否...出了些許紕漏?”
從蒲團軟墊上立起身子,這士子躬著腰部,言行舉止都謹遵禮數,沒有絲毫逾矩,雙眸更是直視下方,不敢向前凝望。
不得不說,他這一問話,著實是問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天可憐見,評論帝王功過,這就算是給他們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去隨意評價啊!
而且就算是根據題目去寫了,只搞出來花團錦簇歌功頌德的文章,又真能從諸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入到那位陛下的法眼之中么?
懸!
前殿之中,代洛離主持考場秩序者有兩人,一是當朝太師陳昭,另一人則是大理寺卿商鞅。
二人聽到這學子起身的疑問后,皆是面上沒有絲毫變化,依舊嚴肅至極。
畢竟他們身為大夏指派的殿試監考官,自然不能露出第二副面容,因為在這里,他們便代表了大夏的官方威嚴。
身穿一身官服,面容冷峻而又肅穆,活像是一尊酷吏的商鞅語氣冰冷,待到這學子問完后,便不帶一絲感情回答道:
“考場之上不得隨意喧嘩詢問,再有下次,直接剝奪考試資格。”
“另外,此次殿試三大考題,皆是由當今陛下親自定奪,這位學士,你對此表示質疑,難不成是想要說今上定題有失公允?”
掌控法理,本就秉承著律法至上的商鞅,掌管了一年大理寺,身上積蓄的威嚴只是稍稍一泄,又豈能是普通人可以抵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