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提問的學士聽后,當時面色便‘唰’的一下變白,似乎是有些焦急,不知該如何是好。
好在,就在他發愣的一瞬之間,那本來在開考之前便傳遍殿宇的溫和之聲,再度自后殿傳了出來。
這聲音對于參與科考的諸多士子而言并不陌生,赫然便是當今夏皇洛離的嗓音。
區別于之前的溫和中摻帶威嚴,這次的聲音更多的則是平和,其中還帶著幾分安撫的意思。
“本次殿試公平公正,乃是由朕親自出題,因此不必有所質疑。”
“各位通過州郡縣三場科考的學子們,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都是一十三州的頂尖俊才,對于百家經史典籍,說是爛熟于胸都不為過,甚至引經據典,舉一反三,也不過爾爾。”
“朕自起兵以來便只曉兵事,若是要朕來出什么蘊含高深道理的題目,朕還真是做不出來,就像是朕給諸位出的第一題一樣,沒辦法,畢竟術業有專攻嘛。”
“你們都是我大夏的棟梁之才,是未來光芒萬丈的新秀,朕和諸位卿家都相信,你們作為第一屆殿試的人選,定會為我等交付一份完美的答卷。”
“所以,諸君大可不必如此緊張,放輕松點。”
“坐下好好答題吧。”
聲音來去如風,但卻極其深刻的印入到了每一個人的腦海之中,叫他們本來有些慌亂的心緒,稍稍穩定了些許。
皇帝金口玉言出聲,口含天憲一言九鼎,給他們背書。
能連過三關在第一次殿試之中露面者,又豈能有庸庸碌碌之輩,稱一聲人中龍鳳都絲毫不為過也。
是以,在這士子面露感激,對著內殿聲音來源遙遙躬身一禮,緊接著坐下答題后。
眾多參考士子心中,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圣心難測,誰也不曉得陛下出的題目,到底標準答案為何。
但運用自己畢生所學,去結合近些日子的狀況,給這位陛下寫出一份答卷,應不算難!
至于是否可以超過與自己共同競爭的一百二十九人...
那就各憑本事吧。
隨著心神寧靜之后,諸多學子深吸一口氣,迅速便進入到了狀態之中。
毛筆磨砂著硯臺,與紙張劃過的‘沙沙’聲,不絕于耳,放眼望去殿試四方一百三十名學子,沒有一個是坐以待斃的。
他們都飛速運轉著腦子,將此生最好的狀態呈現于此,就是為了圓滿的答出這三道考題,給當今陛下遞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至于剩下的,便盡人事,聽天命罷。
但既然是考試,無論是何種考題,參與考試之人,就都會有胸有成竹和心有忐忑之分。
隨著時間流淌,有一部分心中思緒紛雜、不斷揣摩著洛離喜好與意思的學子,廢稿寫了一頁又一頁,卻始終不敢敲定自己最終的答案。
即使洛離僅僅提出了三題,但其中答案可謂是籠統至極,根本就沒有什么確切答案。
所以有些學子抓耳撓腮,面色陰沉不語,就是想要思考到洛離的寓意所在,從而得取高分,一舉拔得頭籌。
但很可惜,他們完全會錯了意。
若僅憑出題者心中的答案,去做出一份制試試卷,那與全憑心中所想而作答出的試卷,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充滿了工匠之氣,看不出作答之人的胸襟與氣魄。
而后者則能叫人見到靈氣與雄心,可以根據文章便知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