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沈秋的卷子,卻是較之于呂文書,更叫朕中意一些。”
“宰相,錄名冊吧。”
先是淺淺談了下自己的觀點,下一刻,洛離便對著梁溫開口,敲定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殿試共錄三十人,前三甲,以沈秋、陳朝年、呂文書三人先后排序。”
“第一名殿試狀元——沈秋。”
“第二名殿試榜眼——陳朝年。”
“第三名殿試探花——呂文書。”
“此后剩余二十七人,依次按照方才討論名位優劣排列,兩位卿家覺得如何?”
聽到洛離定下的名冊,待看到第二名的陳朝年時,梁溫和左白鹿微微訝然后,倒是也沒說什么。
陳朝年此人所作文章,也算是極為上乘,雖一二兩題中規中矩,但在第三題上,卻起到了別人所起不到的勸誡作用,可以使今上內心深思。
而且對于北涼的往事,二人也不是不曉得,所以洛離定陳朝年為榜眼,說起來也并無不妥之處。
“我等,謹遵圣意。”
二人微微頷首了解過后,便準備研磨擬定圣旨,即日之后昭告天下。
自此,殿試文考,已是落下了帷幕。
...
同一時間,伴隨著參與文考殿試的士子,自文華殿離去之后。
那些從五湖四海一路過關斬將的武考士子,也都聚集在了這皇宮的校場處,一個個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一舉拔得頭籌,好大出一番風頭。
如果說文試還需要由洛離親自定奪,那么武考便完全不用這么麻煩了。
開設擂臺分批登場,直接真刀真槍的打上一架,比什么判斷方式都要管用!
因此等到洛離自文華殿趕赴而來后。
校場在白衣侯陳慶之的主管下,已經篩選出了三十名入選者。
這三十人,便是武舉笑到最后的贏家。
與文試還需要時間等待才能知曉答案不同。
武道科考,成績都是當場上當場出,因此洛離看著場上一個個意氣風發的面容,便曉得此次殿試武科的最終結果,已經是誕生了。
正當他們想要繼續踏上擂臺,決出最終的武道名次時,卻見到有一道由遠漸近,黑氅披肩的身影,緩緩自校場之外踏步而來。
在這個時間點,有時間來這皇家校場之人,又能有誰?!
正當眾士子心中一震,主管秩序的陳慶之,見到了這眉目間含著威嚴的身影后,當即面容一肅,身形一閃便落在了臺下。
雙拳一握,這白衣儒將對著來人迅速開口,道:“臣陳慶之,參見陛下!”
“遵循您的旨意,此次殿試武科入選之人,便是眼下校場之眾,這是他們的出身名單,以及各自名姓。”
“請陛下過目!”
說罷,陳慶之一招手,便將一側偏將篩選之后的名冊拿了過來,隨后遞給了洛離。
他的言論一出,眾人本來就明朗的心思,哪里還能不曉得。
嘩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