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覺你跟個明星似的,要不是我在這里礙事,估計那些男生都沖上來跟你合影了。”
“胡說八道,跟我合影的大部分是女生。”
“但還是有男生,對吧?”
沈亦澤敏銳地抓住漏洞。
楊九安噎了下,只好說:“很少啦,都是些攝影愛好者,跟你一樣。”
不,我們不一樣,他們是攝影愛好者,我是你的愛好者。
他心里嘀咕一句,換個話題問:“這里面有你的作品嗎?”
安安以前參加過這個比賽,他是知道的,后來他仔細了解了賽事規則,發現參賽不要錢,發一組照片就行,于是本著重在參與的理念,幾個月前給主辦方投了稿,報名了今年公開組人像類別的角逐。
當然,以他的水準,哪怕是公開組,也純屬打醬油。
安安的話,入圍是理所當然,拿獎他也毫不意外。
楊九安卻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說:“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我們逛逛吧。”
自己的作品展沒展出怎么可能不知道?
這意思明顯就是有,安安不說,大概是想讓我從這百余幅攝影作品中找吧。
這丫頭倒挺會玩。
領悟意圖的沈亦澤不動聲色地陪她看展。
一共四個展廳,分別對應學生組、青少年組、公開組和專業組四個組別。
兩人從學生組的展廳逛起。
去年學生組的攝影主題為“聚焦美好未來”和“我們的時間”,展出作品為入圍作品和獲獎作品。
想到去年安安還在上學,參加的很可能就是學生組,他便著重留意各組照片下面是否有她的名字。
兩人從一組組照片前走過,大多數時候安安只稍微看兩眼,不予置評,中途駐足過一次,沈亦澤抬眼看去,只見照片中的年輕人身穿大紅戲服,身處一片殘磚破瓦的廢墟之中,背后是平地而起的高樓。
毫無疑問是國人的作品,他趕緊看名字:《后繼者》,攝影師:YananLi。
姓李,肯定就不是安安了。
楊九安笑道:“這是我朋友拍的,你覺得怎么樣?”
突如其來的考校,沈亦澤調動起他為數不多的攝影知識,摸著下巴細看,邊看邊揣摩創作者的用意。
沉吟片刻后,他慢條斯理地解讀:
“戲曲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但如今,它已被現代的浮華所遮蔽,愿意去理解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的人越來越少。”
“照片里身穿戲服的年輕人便是戲曲文化的后繼者,他置身于廢墟之中,背后是平地而起的高樓,應該是隱喻在當今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年代,傳統文化就如這一片殘磚破瓦,難以為繼。”
“我認為,這組照片旨在反映戲曲這一古老藝術在今天所處的困境,進而希望引發公眾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思考。”
楊九安既驚訝又欣喜,驚訝于他出眾的鑒賞能力,欣喜于他對攝影藝術的了解。
“說得很好,你讓我來解讀,也不會比你說得更好。不愧是編劇,這閱讀理解我給滿分!”
她不吝贊美之詞。
沈亦澤得意一笑:“不是我吹,我雖然拍得不怎么樣,審美絕對是一流的,你自己照照鏡子,就知道我審美有多好了。”
“你別——這么多人呢!”
楊九安只覺得耳根發熱,連忙推搡他一下。
稍稍平復心情,她說:“既然你對自己的審美這么自信,那我再問一個難點兒的問題:你覺得這組照片有沒有什么不足之處?”
沈亦澤略一思索,不答反問:“我要答對了,你能不能給我一點獎勵?”
“你想要什么獎勵?”
她突然有點緊張。
他正色說:“我想要你的一個笑容。”
“啊?”
“存一個笑容在你那里,等我消沉疲憊不開心的時候,你就給我提現,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