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想如實交代,話到嘴邊察覺到不妥:今天是和他的約會,怎么能聊別的男人?
立即改口:“我忘了!我們去那邊!”
她說完,拉住他的衣袖試圖把他從《宰羊人》前拽走。
沈亦澤順從地跟隨她的腳步,略有些幽怨地盯著她白皙的小手。
如果沒有鏡頭,安安會不會直接就牽住我的手了呢?
他突然很想把節目組的人,甚至把其他看展的人全部趕出去,只留下安安和他,任由她牽他手,不管把他牽往哪里,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跟隨。
兩人在一組紀實照片前停下。
一看介紹,竟是去年專業組的獲獎作品:《FiveDegrees》(《五度》),攝影師:FedericoBorella。
意大利人的作品,說明安安沒有獲獎,只是入圍,不過能入圍專業組,已經非常厲害了。
這是一組拍攝于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農業社區的照片,聚焦于氣候變化給當地人民造成的影響。
主體是一個中年男人,第一張照片是這個男人一絲不茍的半身照;第二張是他行走于枯萎秸稈地的寂寥的背影;在第三張照片中,他佇立于漆黑的夜幕下眺望遠方,他的眼睛黯淡無光,正如背景里的夜空,杳杳萬里不見星光。
看到這里,沈亦澤已被圖像營造的氛圍所觸動,他能感受到被攝者的迷茫、彷徨乃至于絕望,心情不禁隨之一點點沉下去。
再往下看,第四張是一群孩童在河里戲水,他們的背后卻是荒漠化的土地;第五張是俯拍,從空中俯瞰而下,入眼一片荒涼;第六張是墻上掛著的那名中年男人的證件照。
第七張,也是最后一張,是一個中年婦女的獨照,照片中的女人皮膚黝黑,形容枯槁,眼中似含著淚水,神情卻麻木,麻木到已哭不出來。
他心中一凜,再回頭看第六張,竟隱隱從那張證件照中嗅出一點遺照的味道。
不愧是從專業組十個類別中脫穎而出的金獎作品,七張普普通通的照片,不花哨不炫技,只是簡簡單單的人物和場景,便能給人無盡的聯想和思考,單是這敘事功底,就已十分了得。
楊九安一眨不眨地觀察他的反應,見他沉浸其中,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便笑盈盈道:“沈老師,給解讀一下唄!說對了我再給你存一個笑容。”
紀實類作品的表現手法通常比較直接,這個問題幾乎等于送分。
再把握不住,可別怪我不給你機會。
她心里想著。
沈亦澤微微一笑,看向照片下方,字正腔圓地說:
“伯克利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30年中,有59300起農民自殺事件是由氣候變化造成的。專家稱,到2050年,印度的氣溫可能會再升5華氏度。若不采取措施,全球變暖將導致印度各地發生更多的自殺事件。
投資生產使農民們負債累累,惡劣的天氣和不妥善的水資源管理又使得農作物收成受損,導致他們無法償債,最終走向極端。其實不僅僅是印度,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正牽連世界,威脅著全人類……”
楊九安越聽越不對勁,順著他的視線看去,瞬間醒悟,當即打斷:“不行!這不算!你不能照著作品介紹念!”
“怎么不算?這既是作品介紹,也是我個人的解讀,只能說英雄所見略同。”
沈亦澤腆著臉耍賴。
楊九安呸一聲:“我不管,你笑容沒了!”
“反正你欠我兩個了。”
“一個!”
“兩個!”
“一個!”
“兩個!”
兩人爭執著走向下個展區,儼然兩個無聊的小學生。
“喲!這是哪個大神的作品,拍這么好看!”
隔著兩三米,沈亦澤就已捕捉到安安名字的拼音。
專業組創意類第二名作品:《星與海之夢》,攝影師:JiuanYang。
見原作者抵達,駐足于此的兩女一男三個年輕人立即打招呼:“學姐!”
楊九安略顯詫異:“你們是?”
其中一個女生解釋:“我們是江傳攝影系19級的學生。”
楊九安哦一聲,禮貌地笑笑:“你們好。”
那個男生顯然有些激動,滿臉興奮地說:“學姐,我真的特別喜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