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克斯和他的男友拉莫斯已在站臺等候多時,安亦一下車,兩人便迎了上來。
楊九安和老同學輕輕擁抱了下,為他介紹:“這是我老公,沈亦澤。”
菲利克斯伸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你好,我叫夏德。”
沈亦澤同他握了握手,稍微打量兩眼。下車的時候就認出來了,這小哥正是安安作品《星與海之夢》里的模特。
確實帥,去掉濾鏡和修圖之后,顏值仍然很能打。
他用中文問:“夏德是姓吧?”
菲利克斯雖然說得不太好,但聽力還是不錯的,想了想回答:“是我家鄉的姓,也是我的中文名字。”
楊九安略有些驚訝:“可以啊,你中文比以前進步很多了!”
菲利克斯開玩笑說:“我新語伴教得好。”
“怪我怪我,是我誤人子弟了。”
“什么人子?”
菲利克斯顯然不懂什么叫“誤人子弟”,臉上寫滿困惑。
楊九安便用英文解釋一遍,對方這才恍然。
短暫的寒暄之后,安亦先去酒店辦了入住,然后跟菲利克斯參觀哥廷根大學。
這座城市以這所大學聞名,哥大最輝煌的時候,曾是德國學術、科學及文化的中心,共走出46名諾貝爾獎得主。這里學者云集,人才輩出,數學奇才高斯曾在此擔任過教授和天文館長,諾獎得主、卓越的物理學家普朗克也曾長期生活在這里,直到逝世。
然而,現在的哥大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名人故居在這座小城里所處,但也只剩下故居了。
歐美的校園都是開放式的,哥廷根大學也不例外,若不是立有指示牌,沈亦澤都不知道自己已經進了校園。
教學樓也很散,菲利克斯告訴兩人,哥廷根之所以稱為大學城,不僅因為這座城市的學生占比高,更因為哥大的各個院系分散在城市各處。
這描述令沈亦澤想起了國內的吉林大學,吉大的校區也是遍布城市各處,所以很多人調侃說長春是吉大的,不是吉林的。
穿過哥大的主校區,沒幾步就到了市中心的步行街。
跟王府井、夫子廟、春熙路比起來,自然沒有那么商業那么繁華,短短窄窄的一條街,街道兩側林立著上百年的老建筑,以平價超市、小吃店、服裝店和飾品店為主,很生活也很親民。
中心廣場上亭亭玉立著鵝女的銅像,這是哥廷根的象征,據說是格林童話《牧鵝姑娘》的起源地。
和江傳的求真泉一樣,這座城市也有個傳統的習俗,凡是在哥大獲取博士學位的學生,畢業時都要到這里來親吻鵝女銅像并獻上鮮花。
哥廷根的市區很小,可逛的地方就更少了,四人只用了半天不到,就逛了個七七八八。
在沈亦澤的提議下,晚飯找了家泰國餐廳,雖然在歐洲吃泰餐有點奇怪,但至少不會踩雷。
邊吃邊聊,主要是楊九安和菲利克斯聊,四年沒見,光是聊這四年的經歷,就夠嘮好幾個小時了。
偶爾也會聊起求學期間的事,每當這時,沈亦澤就會很認真地聽。